对新公司法的5大误解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1-24
新《公司法》对注册资本制度的改变
一、注册资本认缴制并未改变股东的责任承担
根据新法第三条的规定,实行注册认缴等级制并没有改变公司股东(发起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承担责任的规定,也没有改变承担责任的形式。
二、取消公司设立登记时的验资程序并非意味着股东出资无需验资
虽然在进行公司登记时无需提交验资报告,但并不意味着直接取消了实际缴纳出资时的验资环节。在各个地方关于注册资本登记管理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股东(发起人)实际缴纳时,仍需要进行验资。
三、取消实缴出资期限的强制性并非意味着股东实缴出资不存在期限
新公司法允许股东(发起人)自行约定实缴出资的期限,但是,并非代表着股东(发起人)可约定实缴出资的期限为期限。各地方在进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中均规定,股东(发起人)在自行约定实缴出资的期限时,不得约定为无期限或超出公司营业期限。另外,由于实际缴纳出资的期限必须记载于公司章程,而公司章程又是向社会公众开放查询的,因此,如果对实缴出资期限约定过长,可能会影响公司的资信。
股东责任与资金抽逃
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并非意味着股东可随意抽逃出资
根据新公司法第35条的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是禁止抽逃出资的。
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需承担责任
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时,有三个主体可向其主张权利:一是公司,有权主张股东实际缴纳;二是其他股东,可代表公司向未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主张权利,类似于股东代表诉讼,属于直接诉讼;三是公司的债权人。债权人在主张公司欠款时,发现部分股东未能足额缴纳出资,可以主张股东在未交付出资本息的范围内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