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法法律法规 > 公司法法规法律知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2-08

 
3017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内容有哪些?下面手心律师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方面的知识,欢迎阅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

第一条:解散公司诉讼的受理条件

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超过10%的股东,如果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并符合公司法第183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受理解散公司诉讼:

(一) 公司连续两年以上无法召开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且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

(二) 股东表决时无法达到法定或公司章程规定的比例,连续两年以上不能做出有效的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且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

(三) 公司董事长期冲突,且无法通过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解决,且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

(四) 经营管理发生其他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

如果股东以知情权、利润分配请求权等权益受到损害,或者公司亏损、财产不足以偿还全部债务,以及公司被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未进行清算等为由,提起解散公司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二条:解散公司诉讼与清算申请的关系

股东提起解散公司诉讼的同时,如果申请人民法院对公司进行清算,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清算申请。人民法院可以告知原告,在人民法院判决解散公司后,根据公司法第184条和本规定第七条的规定,自行组织清算或另行申请人民法院对公司进行清算。

第三条:申请财产保全或证据保全的情形

股东在提起解散公司诉讼时,如果申请人民法院进行财产保全或证据保全,并在股东提供担保且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予以保全。

第四条:解散公司诉讼的被告

股东提起解散公司诉讼应以公司为被告。如果原告以其他股东为被告一并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告知原告将其他股东变更为第三人;如果原告坚持不予变更,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原告对其他股东的起诉。原告提起解散公司诉讼应当告知其他股东,或由人民法院通知其参加诉讼。其他股东或有关利害关系人申请以共同原告或第三人身份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第五条:注重调解

人民法院在审理解散公司诉讼案件时应注重调解。当事人协商同意由公司或股东收购股份,或以减资等方式使公司存续,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当事人不能协商一致使公司存续的,人民法院应及时判决。

如果经人民法院调解,公司收购原告股份,公司应在调解书生效后六个月内将股份转让或注销。在股份转让或注销之前,原告不得以公司收购其股份为由对抗公司债权人。

第六条:判决的法律约束力

人民法院关于解散公司诉讼作出的判决对公司全体股东具有法律约束力。人民法院判决驳回解散公司诉讼请求后,提起该诉讼的股东或其他股东又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起解散公司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七条:清算组的成立和职责

公司应根据公司法第184条的规定,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开始自行清算。

如果出现以下情形之一,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清算组进行清算:

(一) 公司解散后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

(二) 虽然成立清算组但故意拖延清算;

(三) 违法清算可能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股东利益。

如果出现本条第二款所列情形,而债权人未提起清算申请,公司股东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清算组对公司进行清算,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八条:清算组成员的产生和更换

人民法院指定的清算组成员可以从以下人员或机构中产生:

(一) 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二) 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破产清算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

(三) 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并取得执业资格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破产清算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中的人员。

如果人民法院指定的清算组成员出现以下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债权人或股东的申请,或依职权更换清算组成员:

(一) 有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行为;

(二) 丧失执业能力或民事行为能力;

(三) 有严重损害公司或债权人利益的行为。

第十条:公司清算时的诉讼代表

公司解散时,如果已成立清算组,由清算组负责人代表公司参加诉讼;如果尚未成立清算组,由原法定代表人代表公司参加诉讼。

第十一条:通知和公告义务

公司清算时,清算组应根据公司法第186条的规定,将公司解散清算事宜书面通知全体已知债权人,并根据公司规模和营业地域范围在全国或公司注册登记地省级有影响的报纸上进行公告。

如果清算组未按照规定履行通知和公告义务,导致债权人未及时申报债权而未获清偿,债权人主张清算组成员对此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第十二条:债权核定和补充申报

公司清算时,债权人对清算组核定的债权有异议的,可以要求清算组重新核定。如果清算组不予重新核定,或者债权人对重新核定的债权仍有异议,债权人以公司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债权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未申报债权,在公司清算程序终结前补充申报的,清算组应予登记。公司清算程序终结,是指清算报告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人民法院确认完毕。

第十四条:债权清偿

债权人补充申报的债权,可以在公司尚未分配财产中依法清偿。如果公司尚未分配财产不能全额清偿,债权人主张股东以其在剩余财产分配中已经取得的财产予以清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债权人因重大过错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债权的除外。

如果债权人或清算组以公司尚未分配财产和股东在剩余财产分配中已经取得的财产不能全额清偿补充申报的债权为由,向人民法院提出破产清算申请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十五条:调解和清算期限

人民法院组织清算时,清算组应在成立之日起六个月内完成清算。如果因特殊情况无法在六个月内完成清算,清算组应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

第十七条:债务清偿方案

人民法院指定的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时,如果发现公司财产不足清偿债务,可以与债权人协商制作债务清偿方案。如果债务清偿方案经全体债权人确认且不损害其他利害关系人利益的,人民法院可依清算组的申请裁定予以认可。清算组依据该清偿方案清偿债务后,应向人民法院申请裁定终结清算程序。如果债权人对债务清偿方案不予确认或人民法院不予认可的,清算组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

第十八条:违法行为的赔偿责任

清算组成员在从事清算事务时,如果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司章程给公司或债权人造成损失,公司或债权人主张其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第十九条:责任承担

如果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未在法定期限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导致公司财产贬值、流失、毁损或灭失,债权人主张其在造成损失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如果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因怠于履行义务,导致公司主要财产、帐册、重要文件等灭失,无法进行清算,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如果上述情形是由实际控制人造成的,债权人主张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第二十条:恶意处置公司财产和违法注销公司的责任

如果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在公司解散后恶意处置公司财产给债权人造成损失,或未经依法清算,以虚假的清算报告骗取公司登记机关办理法人注销登记,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第二十一条:注销登记前的清偿责任

公司解散应在依法清算完毕后申请办理注销登记。如果公司未经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导致公司无法进行清算,债权人主张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以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如果公司未经依法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股东或第三人在公司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时承诺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第二十二条:连带责任的分担

如果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为二人以上,其中一人或数人按照本规定第十八条和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后,主张其他人员按照过错大小分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第二十三条:尚未缴纳的出资

公司解散时,尚未缴纳的出资应作为清算财产。尚未缴纳的出资包括到期应缴未缴的出资,以及依照公司法第26条和81条的规定分期缴纳尚未届满缴纳期限的出资。

如果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债权人主张未缴出资股东,以及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或发起人在未缴出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第二十四条:清算组成员的赔偿责任

清算组成员在从事清算事务时,如果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司章程给公司或债权人造成损失,公司或债权人主张其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第二十五条:诉讼管辖

解散公司诉讼案件和公司清算案件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公司住所地是指公司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如果公司办事机构所在地不明确,由其注册地人民法院管辖。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县、县级市或区的公司登记机关核准登记公司的解散诉讼案件和公司清算案件;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地区、地级市以上的公司登记机关核准登记公司的解散诉讼案件和公司清算案件。

延伸阅读
  1. 上交枪支会有案底吗
  2. 开庭审理时能增加诉讼请求吗
  3. 限制减刑什么意思
  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5. 撤销预售许可后合同是否有效

公司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公司认缴期限前可以注销吗
  2. 控股公司法人是否变更
  3. 新公司法股权变更的规定
  4. 各国的股利政策都有哪些
  5. 新旧公司法修改内容对比
  6. 全国人大常委通过《资产评估法》,将于下月开始正式实施
  7. 怎么强制取消法人代表
公司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公司法纠纷解决方案

  1. 合伙清算纠纷
  2. 公司破产纠纷
  3. 新三板交易纠纷
  4. 融资纠纷
  5. 公司设立纠纷
  6. 股权纠纷
  7. 一房数卖,谁才是房屋主人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