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如何规定公司解散与清算问题的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的变更形式 > 公司解散法律知识

法律是如何规定公司解散与清算问题的

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0-05-25

 
29929
解散、清算是公司纠纷中的敏感问题,也是公司诉讼难点中的难点。因为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公司的存废,而且事关债权人和股东权益的保护,下面手心律师网的小编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法律中规定的公司清算与解散的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司解散、清算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先看公司解散问题。大家知道,《公司法》仅在第180条规定了几种法定解散公司的条件,即①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其他解散事由出现;②股东会决议解散;③因公司合并或分立需要解散;④公司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被依法责令解散的。除此之外,实际上还有股东单方要求解散公司的情形(典型如公司僵局纠纷),而且这种情形相对于上述几种法定情形来说,更容易产生纠纷,可惜现行法律未予规定,从而制约着大量的诉讼案件不能处理。这个问题早在1998年山东高院就有案件请示到最高法院,最高法院以没有现行法律规定为由批示不应受理。但是,最高法院在同年1月就有关中外合资企业清算问题的批示中指出该类企业的股东有解散请求权(只是明确法院不应参与清算事务,而应由当事人自己进行)。就这样,在股东要求解散公司的问题上,我国的司法实践采取了两套做法。其实,股东要求解散公司的诉求在国外普遍存在,只是要求有限制地行使。

我们认为,能否赋予股东解散请求权,事关股东投资权益的保护和市场主体退出机制的建设等重大问题。因为一旦股东在公司内的权益受到其他股东的严重侵害和压制,而又不能通过转让或者减资退股的方式自行救济,就只能要求解散公司来退出,否则股东的股份长期被套牢,股东的投资权益和目的便会落空,股东投资的积极性便难以为继。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股东的解散请求权就像股份转让权一样,应视为股东的一项重要的权利。另外,一个内部治理混乱、股权受到严重侵害的公司必然是以违法失信、不负责任的市场主体形象出现,因而法院判决令其退出也不足为过;相反如果任其存续,内部侵权行为就会有恃无恐,这样只会遗害更广。因此,不能仅从公司维持和债权人保护的观念出发一味限制公司解散,而应将其与市场体制建设和股东投资保护的理念结合起来进行权衡。

相关标签: 股东怠于清算
延伸阅读
  1. 公司吊销未注销的法律风险
  2. 一、股东在公司清算中的权利
  3. 公司解散和清算问题的重要性
  4. 公司解散清算的股权要求
  5. 公司对外投资的注销流程及法律规定

公司的变更形式热门知识

  1. 公司解散的权力和程序
  2. 公司破产后贷款偿还的相关法律规定
  3. 公司无法清算是否可以申请破产
  4. 清算程序中的通知和公告程序的重要性
  5. 新破产法第70条第1款:直接向法院申请债务人重整
  6. 公司注销及税务缴纳程序
  7. 公司解散的必要性及清算组的成立
公司的变更形式知识导航

公司法纠纷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合伙清算纠纷
  3. 公司破产纠纷
  4. 新三板交易纠纷
  5. 融资纠纷
  6. 公司设立纠纷
  7. 股权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个人独资公司股东会决议范本
  2. 三方股东合作协议书范本
  3. 公司清算—股东会决议范本
  4. 股东变更名称—股东会决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