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5-17
在进行企业改制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国企改制的方针政策,确保改制行为符合国家的要求。
企业改制过程中涉及的细节问题必须符合现行的法律规定,如《公司法》、《合同法》等。这些细节问题将成为未来改制相关协议的内容,涉及到不同法律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因此,在进行改制时,应当遵守《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要注意是否违反公司对外投资超过公司净资产的限制。改制常涉及股权转让、新设公司等方式,因此必须遵守《公司法》中关于公司对外投资比例的限制。
在改制过程中涉及公司对外投资事项时,必须确保需要公司相应权力部门(如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做出决议。
在改制过程中涉及公司股权向非股东方的第三方转让时,必须以其他股东放弃其优先购买权为前提。
在改制过程中涉及债权债务转让问题时,必须遵守《合同法》的规定。债权的转让应当通知债务人,转让给第三人的应当征得原债权人的同意。未通知债务人或未经债权人同意的转让将不发生转让的法律效力。
涉及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改制必须符合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规定,如国资委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在进行改制时,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必须形成相应的内部决策文件,包括总经理办公会议或董事会审议意见以及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
改制必须进行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等事项。资产评估经核准或备案后,作为转让定价的参考依据。未经资产评估,不得直接确定交易价格。
涉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改制必须进入产权交易所进行挂牌交易。如果有竞买者,应进行拍卖或招投标;如果没有竞买者,应采用协议转让方式。
改制过程中涉及债权债务、职工安置等事项必须得到妥善解决,确保各方利益得到保障。
在企业资产转让时,应充分考虑无形资产(包括品牌、商誉等)的价值。交易价格中应体现无形资产的价值,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受让方首期付款不得低于总价款,其余款项可在受让方提供合法担保的情况下,在产权转让后一年内付清。
改制涉及到国家、企业、职工、银行、客户等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必须兼顾各方利益。特别是要充分保障企业职工利益,以维护社会安定。
在进行改制时,必须了解改制企业职工的现有状况,包括职工的基本情况、社会保障情况、安置费用预算等。这是安置职工的前提条件。
改制企业必须首先解决改制前的遗留问题,如改制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医疗费和挪用的职工住房公积金以及企业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应当以改制企业现有资产清偿。
改制后的企业应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重新签订劳动合同。需要制定妥善的处理措施,包括改制后企业人数及劳动合同期限、支付经济补偿金标准和总额等情况。
改制企业应参照相关政策法规,制定适合本企业的规章制度,解决原企业拖欠分流安置富余职工工资、医药费等债务情况及偿还办法。
改制企业应了解原企业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并结合国家相关法律制度,制定适合本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的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