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上市审计常见风险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3-09-18
常见风险信号
一、筹资、投资盲目,并购无规划
新上市公司常利用募集到的资金进行资本运作,用于投资或并购其他企业,以扩大自身经营规模,扩展经营领域。然而,若公司对新涉足行业的前景估计不足,其经营行为必然难以顺应市场需求,反而会对自身正常的经营、管理、组织程序产生负面影响,资源被浪费。涉及的经营领域过大,反而会拖垮原有企业。有的上市公司不按招股说明书的要求将募集的资金投入使用,而将其托给券商在二级市场买卖股票,以提高投资收益。这是一种对投资人不负责的行为,若在二级市场深度套牢,投资人将遭受巨大损失。因此,审计师要关注所筹资金的使用方向、使用效率,考察使用的合理性。对当年筹资、并购次数较多的上市公司,审计师应关注这些交易的真实性,是否存在利用多次并购交易调节利润的情况,也应意识到自身实力不强的上市公司,若投资范围过广,将面临较大经营风险,审计师则承担着较大的审计风险。对委托理财事项,则要查阅相关协议资料,了解抵押情况,确定其合法性及可收回性。
二、股价波动异常
企业的经营举措公布后,股市将有提前量的反映,这是对未来的预期,而实施方案后的影响将在后期得以体现。投资者决策的依据是财务指标和经营成果,这也是上市公司违规造假的直接对象。“银广厦”通过伪造购销合同、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利润达7.45亿元,其中1999年1.78亿元,2000年5.67亿元,使其业绩出现惊人的增长,股价竟上涨了440%。股价变动受外部交易环境和内部经营业绩共同影响,审计师应结合本年度整个证券市场的行情来考察上市公司的股价,防止某些上市公司利用“牛市”来掩饰自身利润的虚增,利用“熊市”来为自身亏损找借口。同时,应关注股价变动幅度较大时期前后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上市公司极可能利用这些业务粉饰财务数据,操纵股价。
三、更换会计师事务所
当新的委托客户对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无合理解释,从某种意义上已对现任审计师予以提醒:该公司很可能存在违规行为。其原因,笔者认为有如下可能:1、前任审计师已对该公司管理人员的正直性有很大怀疑,估计有较大风险,退出审计;2、在重大问题上,审计师与管理当局存在较大分歧;3、该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有问题,审计师考虑不能完成委托要求,拒绝接受委托;4、在上年度审计报告中,审计师披露了公司的重大财务问题,而本年度经营业绩每况愈下,公司担心前任审计师利用上年度审计信息优势,披露更大问题。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应掌握近三年该公司的审计意见情况,向前任审计师了解相关信息,但这些信息仅作为参考,审计师主要利用自己的专业判断估计风险水平。
四、利润质量不高
孤立地审查利润表或现金流量表,都可能忽视问题所在,利润表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编制,并不能准确反映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现金流量表按收付实现制原则编制,也不能准确反映当期盈利能力。因此,要结合两张报表分析,审查盈利质量。若该公司当年利润较多,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负,审计师应加倍关注其收入的来源、构成,考察其真实性。根据以下公式: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本期净利润+不减少现金的费用+营业外支出+非现金流动资产减少+流动负债增加-不增加现金的收入-营业外收入-非现金流动资产增加-流动负债减少。可见,当本期净利润为正数,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时,很可能增加了大量经营性应收项目,未实际收到款项;或增加了大量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收益不高。如此利润构成表明存在虚构交易、虚增利润的可能。分析利润质量还应关注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关系。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结转成本、确认费用,是上市公司常用的造假手段。如“银广厦”公司销售收入成倍增加,但仓储费、运输费却没有增加,若审计师能将收入与费用结合分析,比较前后期成本、费用变化,毛利率变化,是不难发现其中的造假行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