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09-18
企业一般使用年限平均法来计提折旧。该方法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残值后的余额来计算折旧。固定资产的残值一般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5%预计,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年限来预计残值。建筑类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一般为20年,设备类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一般为15年。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 - 净残值 /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月折旧额 = 年折旧额 / 12
当期应提取的坏账准备应根据以下公式计提:
当期应提取的坏账准备 = 当期按应收账款计算的应计提坏账准备金额 - 本科目的贷方余额(或借方余额)
如果当期按应收账款计算的应提坏账准备金额大于科目的贷方余额,则应按差额提取坏账准备的金额。如果差额小于本科目的贷方余额,则应按差额冲减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如果当期按应收账款计算的应提坏账准备的金额为0,则应将本科目的余额全部冲回。
增值税是指我国境内销售货物、进口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时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一般纳税人企业的增值税核算方法如下:
本月实际要缴纳的增值税 = 当期销售销项税额 - 当期购货进项税额(加上期留抵税额)
需要根据税务部门的规定、调进项税转出、自营货物出口免抵退等情况进行实际核算。税负率的控制根据当地税务机关的征收情况进行。
税负率% = 实际实现的增值税额 / 销售收入(不含税)
由于企业内销业务多,自营出口少,无法获得退税,只能进行免抵,所以核算税负率时需要将免抵额与实际实现的增值税额合计。
销项税额的核算公式为:用价税合计销售收入除以1.17乘以1.17(根据数学公式可正算倒算)。增值税的征收率一般为17%。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后,需要在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出口退税子系统查询报关单的出口信息,才能计算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额。生产企业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额应根据出口货物离岸价和出口货物退税率进行计算。
免抵退税额 = 出口货物离岸价 × 外汇人民币牌价 × 出口货物退税率 -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 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 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国内购进原材料是指开具进料加工免税证明业务所涉及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 = 货物到岸价格 + 海关实征关税 + 海关实征消费税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 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 =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 = 当期免抵退税额 - 当期应退税额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 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 = 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 = 0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有应纳税额时,当期免抵税额 = 当期免抵退税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 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 × 外汇人民币牌价 × (出口货物征税税率 - 出口货物退税率) -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 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 (出口货物征税税率 - 出口货物退税率)
新发生出口业务的生产企业自发生首笔出口业务之日起12个月内的出口业务不计算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将结转到下期继续抵扣,从第13个月开始按免抵退税计算公式计算当期应退税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