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清查制度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资产管理 > 财产清查法律知识

财产清查制度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9-06

 
28323
中国的财产清查制度,是指通过对现有的资金总额和实际资产以及来往账款的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际存在的数量,查清楚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一致的统计方法。那么财产清查包括哪几种呢?下面请看手心律师网小编的解答。

企业财产清查

一、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一)按财产清查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1、全面清查

定义:全面清查是指对全部财产进行盘点或核对。

全面清查的对象一般包括:

  1. 货币资金
  2. 财产物资:包括本单位的所有固定资产、库存商品、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未完工工程等;属于本单位但在途中的各种在途物资;委托其他单位加工、保管的材料物资;存放在本单位的代销商品、材料物资等。
  3. 债权债务

全面清查适用的情况:

  1. 年终决算前,为确保年终决算会计资料真实、正确,需进行全面清查
  2. 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前,中外合资、国内联营前以及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前,为了明确经济责任,需进行全面清查
  3. 开展全面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等活动,为了摸清家底,准确的核定资产,需进行全面清查
  4. 单位主要负责人调离工作前

全面清查范围广、内容多、时间长、工作量大。

2、局部清查

定义:局部清查是指根据需要对部分财产进行盘点或核对。

对象:

  1. 现金(每日业务终了时清点核对)
  2. 银行存款(每月至少核对一次)
  3. 库存商品、原材料等(年内轮流盘点或重点抽查;各种贵重物资,每月盘点一次)
  4. 债权债务(每年至少应同对方核对1-2次)

局部清查范围小、内容少、时间短,但专业性较强。

二、定期清查和局部清查

(二)按财产清查的时间不同,可分为定期清查和局部清查。

1、定期清查

定义:定期清查是指按预先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进行的清查。定期清查一般在期末进行。

范围:它可以是全面清查,如:年末决算前的清查,年末、月末结账前的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如:现金、贵重物品的每日清点。

2、不定期清查

定义:不定期清查是指根据实际需要对财产进行的临时性清查。不定期清查并未事先规定清查时间。

范围:它可以是全面清查,例如:合资、收购、改革、改制、兼并、撤销前的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例如:物资保管人员工作交接时进行的清查,发生意外灾害时进行的清查。

延伸阅读
  1. 上海公司财产清查纠纷怎么找律师?
  2. 辽宁公司财产清查纠纷怎么找律师?
  3. 离婚案怎样申请财产保全呢
  4. 江西公司财产清查纠纷怎么找律师?
  5. 存货管理的法律范围

公司资产管理热门知识

  1. 个人独资公司股权能转让吗
  2. 未实缴的股权可以转让吗
  3. 转让公司股权怎么规定
  4. 买产品给股份给工资合法吗
  5. 结婚证丢了怎么补办要多久,具体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6. 补办结婚证需要双方都去吗,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7. 没有结婚证怎么开证明,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公司资产管理知识导航

公司法纠纷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合伙清算纠纷
  3. 公司破产纠纷
  4. 新三板交易纠纷
  5. 融资纠纷
  6. 公司设立纠纷
  7. 股权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