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10-25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应组成由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等人员组成的固定资产盘点小组,明确具体的责任分工,以及问题的协调、上报和处理机制。
在固定资产清查之前,各单位应组织有前后任领导、前后任资产管理及财务人员、资产使用人员、以及其他知情人员召开资产清查准备会,充分了解固定资产的购建、分布、占用及使用、产权及其变动、抵押及担保、在未入账资产等情况,形成会议纪要,并建议行政事业单位在各部门先行按其占用和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自查,编制固定资产部门自查表并上报固定资产清查小组,为实地核查作准备。
固定资产盘点小组负责制定清查计划,包括账务清理、实地盘点、产权和抵押资料的收集及认定、损益证据收集、损益鉴定及损益申报等内容,以及这些内容的实施时间、实施人、实施程序和方法、分阶段工作报告的撰写及完成时间等。
通过账务清理,将固定资产分为土地、房屋、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设备、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及其他、文艺体育设备、图书文物及陈列品、家具用具及其他等类别,并收集产权证明文件、发票、合同、结算书、使用说明书等资料,结合资产占用及使用情况,按照固定资产盘点表要求填制编制分类及明细盘点基础表。
固定资产的实地盘点核实是本次资产清查的重要内容。单位在盘点前应准备好分类及明细盘点基础表、固定资产卡片、已盘点资产粘贴预先通过首码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打印出来的资产条码标签、产权证明材料、使用方向证明资料,规划好盘点的时间、路线、先后顺序、分组情况,以及对毁损、报废、存在重大变化情形的内、外部会审小组或鉴证小组的组成及实地勘察时间安排,以及财产损失证明文件的取证安排、申报材料的组织和呈报、总结撰写等,形成书面《固定资产盘点计划》并下达至所有参加盘点人员,在单位资产清查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和在中介机构的监督下组织实施。
固定资产的盘点应分类进行,对盘点账面记载的固定资产时以账查物,并要求查明固定资产的基本情况。仔细核对固定资产编号及名称、结构或规格型号、坐落位置或使用部门、构建日期即投入使用日期、使用方向(单位自用、后勤使用、出租、出借、闲置、其他)、使用状况(正常使用、毁损、报废、封存、部分拆除、技术淘汰等)、产权归属(包括权属性质、权属证书及其牌照等)、变动情况、数量、原值(事业单位还包括累计折旧和净值、折旧年限、以使用年限)。对涉及抵押或担保情况的,还应根据担保合同,以发函方式核实:被担保单位的名称、性质、与本单位的关系,担保方式、担保起止时间、担保金额,贷款金额、以偿还金额、逾期未偿还金额,是否上级指定担保等情况。涉及出租出借固定资产情况的,还应有关证明资料,以发函方式核实:批准机构和批准文号,对方单位名称、出租合同或出借证明,出租资产本年应收及实收金额等情况。对已盘点的固定资产应及时贴上“已盘资产条码标签”。
根据固定资产清查准备会议了解的情况以及摸查固定资产部门自查表,通过与账面记录进行核对和甄别,在排除租入、借入、外单位寄存等情况后,确定账外固定资产清单,并参照账载固定资产盘点要求进行实地勘察。
重点查明未入账原因、固定资产的来源、产权状况、价值状况。属于接受捐赠未入账或作为成本费用支出的固定资产,应按照规定进行会计差错更正,补作账务处理。属于用账外资金购入的,应先补作入账处理,并查清购买资产的资金来源。
包括合同或协议、产权证书及权证照、价值证明、捐赠证明、调拨证明、移交记录、声明书等。
对盘亏的固定资产,将其账面净值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差额部分,依据固定资产盘点表、盘亏情况说明、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以及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内部核准文件等证据,认定为损失。
对盘盈的固定资产,依据固定资产盘点表、使用保管人对于盘盈情况说明材料、盘盈固定资产的价值确定依据以及单项或批量数额较大固定资产的盘盈的估价报告等证据,确认为固定资产盘盈入账。
对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将其账面净值扣除残值、保险赔偿和责任人赔偿后的差额部分,依据单位内部有关部门出具的鉴定证明、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报废、毁损的鉴定证明、不可抗力原因造成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相关鉴定报告以及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情况说明及内部核批文件等证据,认定为损失。
对被盗的固定资产,将其账面净值扣除责任人的赔偿后的差额部分,依据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以及涉及保险索赔的保险理赔情况说明等证据,认定为损失。
根据盘点核实结果,填报固定资产盘点明细表,录入固定资产电子卡片,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清查明细表,编辑损失材料并呈批。
在固定资产盘点过程中可使用数据采集器辅助进行盘点,将大大提高盘点清查速度,盘点完毕后,将盘点机的数据上传至首码资产管理系统中,自动形成盘点、盘亏、盘盈报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