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村并镇建设村民集中安置点,律师解析:强制搬迁的可行性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2-03
导读:不能强制搬迁。政策规定,尊重农民朋友的意愿。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农村居民点迁建和村庄撤并,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并经村民会议同意,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集中上楼,“避免随意撤并村庄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等一系列要求。
农村撤村并镇的自愿性原则和补偿问题
撤村并镇的自愿性原则
近年来,撤村并镇已成为农村建设发展的主要趋势。撤村并镇是指将规模小、居住分散的农村居住点合并成规模较大、相对集中的乡镇建设聚居点,以建设美丽新农村。在这个过程中,农民的宅基地将被村集体收回,原有住房也会被统一拆除。对于一些农民来说,他们乐意拆除老旧房屋并住进新房。然而,也有一些农民不愿意上楼。他们担心集中安置后离耕地太远,没有足够的空地种菜。此外,集中安置的房屋不再是独门独院,面积也较小。另外,一些地方在拆房搬迁后,建设集中安置房还需要农民补差价,这也让农民有些犹豫。然而,政策规定了尊重农民朋友的意愿,农民并非必须拆房上楼。
农民补偿和安置面积的问题
以四川省南充市为例,王先生家在合村并镇、集中建设新农村试点中面临搬迁。王先生家只有父母两人在农村耕种土地生活,他们的房屋是80年代建造的土瓦房,面积超过340平方米。在搬迁过程中,当地政府给予王先生家每平方米200元的补偿。然而,拆除老房后,王先生需要自己花费每平方米1200元购买集中安置房。这样一来,就产生了每平方米1000元的差价。此外,由于王先生本人的户口已迁入城里上大学,不再属于本村户口。现在,王先生家只有父母的户口在村里。根据当地政策,他们只能购买60多平方米的面积。王先生本人和父母对于这样的补偿标准和安置面积都不满意。补偿标准太低,拆除房屋后还需要自己花钱购买新房,而且购买的面积也较小,无论是从居住面积还是补贴价格来看都不划算。然而,当地集中安置建房并不是强制性的,而是由村民自主选择决定。经过深思熟虑,王先生一家人最终决定暂时不搬迁,毕竟他们对几十年的老房子有深厚的感情。
撤村并镇应尊重农民意愿
撤村并镇以及农村居民点迁建和村庄撤并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并经过村民会议的同意。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集中上楼,以避免随意撤并村庄、违背农民意愿的大拆大建等行为。撤村并镇的优势之一是为农民提供城市小区般的便利。目前,农村常驻人口主要是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乡村振兴规划将分散的农村人口集中安置,以便相邻的居民能够方便互相照顾。通过合村并镇建设新农村,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公共服务的均衡化需求。农民朋友们也能享受到城市小区般便捷的交通、文化广场、学校医院和购物超市等设施。此外,通过新农村建设,可以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将分散的农用地集中流转给种植大户生产,农民可以通过土地入股参与分红,还可以给种植大户打工,领取工资,解决就业问题。然而,搬迁后的生活成本也会提高。在传统观念中,土地和农民之间的关系就像水和鱼一样紧密。特别是对于村里的老一辈农民来说,他们世世代代以土地为生,种植粮食和蔬菜来养活全家人。如果因合村并镇建设新农村而需要搬迁到其他地方统一安置,他们与原来的耕地之间的距离将会增加,耕种也会变得更加困难,这将导致他们放弃世世代代耕种的土地。在定点安置小区,不论是蔬菜、水果、粮食还是家禽养殖,原本可以自己耕种养殖的生活必需品现在都需要花钱购买。这不仅增加了原有的生活支出,也给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压力。我们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新农村建设会越来越完善,让广大农民都能脱贫致富,如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最后,需要提醒大家,合村并镇建设新农村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不得强制搬迁。如果遇到强制搬迁或违法拆迁,农民应及时采取法律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签订协议时,建议不要急于签字,可以咨询律师以获取更多建议,以免最终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