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12-06
在现实中,腾退项目可以以各种名义进行,无论是以个人或地点的名称命名,都不影响其后面跟着的“腾退”二字的效力。
腾退项目可以分为两种:拆房和不拆房。
文保腾退是比较常见的情况,这种项目通常是为了公益目的,房屋本身是文物保护单位,腾出来用于改建成博物馆、纪念馆或名人故居等,因此只需要腾空,不需要拆房。
对于这种情况,被腾退人的补偿较低是可以理解的。目前,略高于1:1的补偿安置是可以接受的。
另一种情况是以各种名义拆房的腾退项目,对于被腾退人而言,这种情况与征收几乎没有区别,都是拆房+补偿安置的模式。
区别在于,一般的征收项目有严格的法定程序要求,对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而言,首先要符合《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其次要参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适用。
然而,腾退项目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腾退方可以是村委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直接是某个建设项目的开发商。他们所适用的腾退程序往往是随意、任性的,通常只有一纸腾退方的公告和一本精美的《腾退安置方案手册》。
在这种情况下,被腾退人如果对补偿安置不满意,维权的道路将会非常艰难。以下是明律师给大家的几点建议:
大多数腾退项目不适用征收法定程序,法院认为这是协议搬迁而不是征收。因此,被征收人熟悉的征收法定程序在腾退项目中几乎不适用。腾退项目的维权困难要远高于规范的征收项目。
维权的原则是“打程序,不打实体”,但腾退项目是根据被腾退人维权特点量身定制的,因此维权思路和方法与一般征收有很大不同。
无论涉及土地还是房屋,背后一定有项目存在。通过信息公开、村务公开等手段全面了解项目的建设情况,挖掘其中的违法点进行博弈,这是腾退项目重要的维权方式。
通过村务公开,可以发现腾退项目在程序上的违法之处,并通过申请上级政府调查处理的途径将政府拉入协商沟通中,为维权增加筹码。
不随意签约并不意味着不签约。被腾退人面对的很可能是一份法律意义上的民事协议而非行政协议。既然是民事协议,就必须遵循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不能出现逼签、欺诈甚至组织人手帮拆的情况。
腾退的维权原则和一般征收类似,没有签约就是基础。一旦签约,就代表认可协议约定的补偿结果,想要推翻将会非常困难。
在签约环节中,很容易遇到“心理战”,被腾退人要坚定内心,保持冷静,避免在不明情况下草率签字。
腾退方通常不按常规出牌,被腾退人必须开动脑筋,寻找项目中可能的切入点,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环保问题等。只要维权程序提起来,提升补偿就有可能实现。
被腾退人要做好面对挑战和困难的准备,必要时委托专业征收维权律师介入案件,争取公平合理的补偿安置。
腾退项目通常追求高效率,强拆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因此,被腾退人要做好充分准备,必要时尽早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争取公平合理的补偿安置。
腾退拆得快,被腾退人承受痛苦的时间相对较短,努力争取一把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