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0 更新时间:2024-04-16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的规定,不同用途的土地使用年限有所不同。
住宅用地的土地使用年限为70年。这意味着从取得该地的土地使用权之时起,住宅用地的使用权将持续70年。
工业用地的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工业用地包括工厂和工业区等。
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公益事业性用地的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
商业、旅游、娱乐用地的土地使用年限为40年。
综合或其他用地的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
需要注意的是,土地使用年限最高不超过70年,计算起点是从开发商取得该地块的土地使用证之日开始,即国家首次出让该地块的时间。
土地使用年限的计算起点是从房地产开发企业与国土部门签署《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领取土地使用证后开始计算。
由于房地产开发需要经过规划、报建、施工、装修、绿化、配套设施等一系列程序,一般房地产开发进展顺利的话开发周期为2~3年。因此,购房者实际能居住的年限往往小于土地使用权期限,土地使用年限缩水的情况普遍存在。
综合用地是指同一宗地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用途的土地,例如商业、居住综合用地,科研设计、办公综合用地等。
根据国务院55号令的规定,综合用地的最高出让年限为: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综合或其他用地50年。
对于综合用地,有两种不同情形。一种是多种用途不动产很难分割,只有一个使用者;另一种是各用途不动产之间可以分割,最终使用者为不同的单位或个人,例如商业部分和居民住宅部分。
对于第一种情况,可以统一按照综合用地最高出让年限50年办理出让手续。对于第二种情况,由于不同用途界限清楚,应根据具体土地用途分别确定出让年期。例如商业、居住综合用地,应明确商业部分出让年期为40年,居住部分为70年。如果统一按50年计算,将导致商业部分实际出让年限超过40年,而居民住宅的土地使用年限明显小于70年。
根据我国土地的使用途径不同,土地使用年限也有所不同。住宅用地的使用年限为70年,工业用地和公益事业性用地为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为40年,综合或其他用地为50年。住宅用地在期满后可以自动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