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08-30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以下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中经过合法程序被没收、征收、征购为国有的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
国家依法征收的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
根据法律规定,不属于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荒地、滩涂及其他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后,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
因国家组织、自然灾害等原因,农民成建制地集体迁移后不再使用的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
土地所有权可以从法律意义和经济意义两个方面来理解。
法律意义上的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依法对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土地所有者将土地视为自己的财产,对土地实行垄断,并受到法律的保护。
经济意义上的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的垄断而获得相应的地租。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土地所有权的这两个方面是不可或缺的,任何一方面的丧失都会使土地所有权不完整。
在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享有以下权利:
农民有权维护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受违法行为的侵害。
政府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应向被征地农民告知预征收土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
被征地农民有权知情并确认有关材料,这些材料是各级政府在征地报批时的必备材料。
土地征收批复文件下达后10日内,人民政府应将批复结果公告给被征收土地的农民。
土地补偿征收公告后45日内,国土资源局应对土地补偿、安置方案进行公告。
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有不同意见或要求举行听证会的农民,应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
在我国,土地所有权具有以下特征:
1. 权利主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利主体只能是国家和农民集体,其他组织或个人不享有土地所有权。
2. 客体性质:土地所有权的客体是不动产,具有不可移动的性质。
3. 权能:土地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能,这四项权能在一般情况下是统一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