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1-17
对于“投资者出资超过其在注册资本”的部分是否算作资本公积,需要根据投资者投入资金时的真实意愿和目的来判断。如果超出注册资本的股本溢价是作为投资者的资本公积投入的,那么可以认定为资本公积;而如果投资者的投入目的是为了登记为注册资本,在尚未完成登记时,不能视为资本公积,而应该视为出资。
根据《刑法》和《公司法》,公司注册资本是指公司登记机关依法登记的全体股东或发起人实缴或认缴的出资额。抽逃注册资本行为在法律上受到罚则的制裁,但并没有明确定义什么是抽逃注册资本。根据实践和公司登记主管机关对注册资本管理的原则,可以将“抽逃注册资本”定义为:在公司存续期间,公司的股东或发起人抽取、隐匿或转移已经投入公司并经法定验资机构验证的出资额,从而导致公司净资产实质性减少的行为。在这里,出资额包括实收资本(股本)和验资时产生的资本公积。如果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超过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的份额,多出来的部分应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计入资本公积(除非公司章程规定作为负债),资本公积本质上属于投入资本的范畴。因此,将原本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抽回也属于抽资行为,这不仅导致实收资本减少,还可能导致资本公积减少,最终反映在净资产的实质性减少。
抽逃注册资本只能发生在公司存续期间,也就是在公司登记注册之后和注销之前。在公司登记之前,出资人设立企业的行为是民事合同行为,此时的出资行为形成的法律关系是设立人之间或设立人与第三人的关系,不形成与登记主管机关的行政法律关系,因此不存在抽逃资本的问题。
在抽逃注册资本量的认定上,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只在相关解释中规定了应该追诉的情形。在实践中,应参照执行并根据重要性进行职业判断。
由于抽逃资本行为人的主观恶意性,抽逃资本行为多数情况下比较隐蔽。根据现实情况,企业抽逃资本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在领取营业执照后,股东合伙或控股股东将注册资本的货币出资的一部分或全部抽走。这种方式通常在注册日期接近时进行,抽逃金额较大且为整数(或几笔金额合计为整数),长期挂账为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挂账方通常为股东或关联方。其理由多为采购材料、借款等,或者抽逃资金后不做账,导致货币资金账实不符。
企业成立后,资本已到位并验资后,股东以购买设备等为名,使用假购物收款收据入账,虚构“购买存货和固定资产”的事项,以达到抽逃注册资本的目的。这种方式在账务处理时没有采购发票(声称是私企,开发票价格较高),通过虚假购物将银行存款转化为账存实无的实物资产,实现抽资目的。
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金额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或资产。从资本公积的来源上看,它不是由企业实现的利润转化而来的,从本质上讲应属于投入资本范畴,因此与留存收益有根本区别,后者是由企业实现的利润转化而来的。
资本公积作为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通常会直接导致企业净资产的增加,因此,资本公积的信息对于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非常重要。为了避免虚增净资产、误导决策,有必要明确资本公积的主要来源。资本公积的主要来源包括两类:
这类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或股本)溢价、接受现金捐赠、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和其他资本公积等。其中,资本(或股本)溢价是指企业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超过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在股份有限公司中称为股本溢价;接受现金捐赠是指企业因接受现金捐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拨款转入是指企业收到国家拨入的专门用于技术改造、技术研究等的拨款项目完成后,按规定转入资本公积的部分,企业应按转入金额入账;外币资本折算差额是指企业因接受外币投资所采用的汇率不同而产生的资本折算差额;其他资本公积是指除上述各项资本公积以外所形成的资本公积,以及从资本公积各准备项目转入的金额,其中包括债权人豁免的债务。
这类资本公积包括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和股权投资准备等。其中,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是指企业因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是指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因被投资单位接受捐赠等原因增加资本公积,从而导致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或投资比例计算而增加的资本公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