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0 更新时间:2024-07-05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1998]15号)第80条规定,如果被执行人无财产可用于清偿债务,并且其开办单位在开办时虚报或抽逃注册资金,可以裁定将其开办单位作为被执行人,并要求其在虚报或抽逃注册资金的范围内承担对申请执行人的责任。
根据《公司法解释(三)》第十三条规定,如果股东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公司或其他股东可以要求其按照法律全面履行出资义务,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如果股东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导致无法清偿公司债务的部分,公司债权人可以要求其承担补充赔偿责任,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如果其他债权人提出相同请求,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如果股东在公司设立时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原告可以请求公司的发起人和被告股东承担连带责任,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发起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被告股东追偿。同样的,如果股东在公司增资时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原告可以请求未尽公司法规定义务而使出资未缴足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承担相应责任,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承担责任后,可以向被告股东追偿。
根据《公司法解释(三)》第十四条规定,如果股东抽逃出资,公司或其他股东可以要求其返还出资本息,并要求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实际控制人承担连带责任,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如果抽逃出资的股东已经承担上述责任,其他债权人提出相同请求,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条规定,如果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以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如果单位犯罪,可以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
根据《公司法解释(三)》第二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对是否已履行出资义务发生争议时,原告提供对股东履行出资义务产生合理怀疑的证据,被告股东应当举证证明其已履行出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