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法条例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著作权法 > 著作权纠纷法律知识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法条例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06-16

 
277586
导读:随着互联网在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们对于网络著作权也越发的重视,但是由于网络的复杂性,对著作权的保护存在很多局限,国家出台相关的条例予以保护。本文中将对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法条例进行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法条例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中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政保护,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中直接提供互联网内容的行为适用著作权法。

本办法所称“互联网内容提供者”指的是在互联网上发布相关内容的上网用户。

第三条:行政处罚

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对侵犯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适用《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

侵犯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由侵权行为实施地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管辖。侵权行为实施地包括提供本办法第二条所列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的服务器等设备所在地。

记录应当保存60日,并在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查询时予以提供。

第四条:著作权人的通知

著作权人的通知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1. 涉嫌侵权内容所侵犯的著作权权属证明;
  2. 明确的身份证明、住址、联系方式;
  3. 涉嫌侵权内容在信息网络上的位置;
  4. 侵犯著作权的相关证据;
  5. 通知内容的真实性声明。

第五条:互联网内容提供者的反通知

互联网内容提供者的反通知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1. 明确的身份证明、住址、联系方式;
  2. 被移除内容的合法性证明;
  3. 被移除内容在互联网上的位置;
  4. 反通知内容的真实性声明。

第六条:通知和反通知形式

著作权人的通知和互联网内容提供者的反通知应当采取书面形式。

若通知和反通知不具备本办法第四条、第五条所规定内容,视为未发出。

第七条:行政处罚

对于侵犯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以下行政处罚措施:

  1. 没收违法所得;
  2. 处以非法经营额3倍以下的罚款;若非法经营额难以计算,可以处以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条:其他权利人的行政保护

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等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通过互联网向公众传播其表演或录音录像制品的权利适用本办法。

第九条:解释权

本办法由国家版权局和信息产业部负责解释。

第十条: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2005年5月30日起施行。

以上是对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法条例的介绍,旨在加强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中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如您有更多问题,可咨询在线律师,我们将竭诚为您解答。

延伸阅读
  1. 用网络的素材拼起来的算侵权吗
  2. 转发他人文章是否侵犯其著作权
  3. 网络著作权诉讼时效是多久
  4. 网络小说名字相同存在侵权吗
  5. 网络版权应该采取什么方式来保护

著作权法热门知识

  1. 品牌托管的含义
  2. 软件登记申请须知
  3. 委托合同
  4. 软件著作权登记的目的与作用
  5. 著作人身权的保护期中什么受时间限制
  6. 著作权登记审批期限
  7. Google建立虚拟图书馆:信息记录的历史性一步
著作权法知识导航

知识产权解决方案

  1. 假冒注册商标纠纷
  2. 商标构成的要素
  3. 合作作品中的著作权
  4. 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人
  5.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计算
  6. 著作权申请登记
  7. 著作权的诉讼时效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