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0-25
反向假冒行为被认定为商标侵权行为。其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反向假冒行为的主体仅限于生产同类产品的生产者,不包括销售者。销售者购进他人生产的商品,并用自己的销售商标替代他人商标后再投入市场的行为不属于反向假冒商品行为。
反向假冒商标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主要是为了盗用他人产品的声誉,以此谋取不当利润。例如,外国厂商购进我国厂商生产的物美价廉商品后,更换为自己的商标继续销售,以获取高额利润。
反向假冒行为直接指向他人生产的产品,其实质是盗用或贬损他人产品的声誉。
反向假冒行为表现为在市场上购进他人生产的商品,用自己的商标标识替换他人的商标标识,并将该商品继续投入流通。
商标侵权行为包括:
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
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更换后的商品投入市场销售。
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
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
商标侵权纠纷的起诉程序如下:
准备好民事诉讼状。
到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并提交相关的证据材料。
按照人民法院的通知准时出席参与诉讼活动。
如果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应在接到判决书后15天内或接到裁定书后10天内向原审人民法院或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并递交上诉状。
综上所述,司法实践中将反向假冒商标视为商标侵权处理。商标侵权行为多种多样,例如未经注册人同意更换注册商标并将更换后的商品投入市场销售的行为,属于典型的商标侵权,需承担民事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