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5-01-09
多年前,A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制,全部为个人股东。为了快速扩张,公司决定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并分配给各股东,但没有进行资金投入。
2008年11月,A公司进行了会计处理,将资本公积2620万元转为实收资本。
2009年7月,税务检查组对A公司进行检查。检查员晓-强注意到了上述会计处理,但对是否涉及个人所得税问题表示怀疑。
晓-强查阅相关规定后发现,国税函〔1998〕289号文件补充了国税发〔1997〕198号文件的解释。根据这两个文件,转增股本由个人取得的部分不征收个人所得税,而其他资本公积金分配个人所得部分应征个人所得税。
晓-强发现A公司资本公积明细账户上出现了“股票溢价”的记录,但对于公司是否发行过股票产生了疑问。
徐经理解释称,虽然公司没有上市,但股东持有的股份同样属于对股东发行的股票,因此“股票溢价”应适用国税函〔1998〕289号文件的规定。晓-强认为,征税和不征税必须有税法明确规定,不能凭企业自行推理。
晓-强发现A公司在前一年的会计处理中,将结余盈余公积中的2350万元转入“资本公积———股票溢价”,并在一年后转入实收资本。晓-强认为,财务部门在执行此转账时应对利弊进行合理解释。
分析发现,A公司试图逃避用盈余公积转增股本带来的大额个人所得税,采取了转账的方式。然而,公司没有遵守相关规定,导致不仅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还要受到罚款。
上述案例揭示了企业在税收问题上可能采取的虚假手段。对于检查人员来说,必须注意金额大且时间长的税收舞弊问题。即使表面上与税收无关,但通过仔细观察会计处理,可以发现异常情况。检查人员应将同一账户中相隔时间较长但金额相同或合计后金额相等的事项联系起来分析,以便发现潜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