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09-24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是“医疗事故”的主体。根据1994年2月发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是指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而医务人员是指依法取得执业资格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如医师和护士等,他们必须在医疗机构执业。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而发生的事件。我国已经颁布了许多医疗卫生管理方面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如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献血法等。此外,卫生部门和相关部门还制定了一大批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依据这些规定进行工作,以确保其执业的合法性。
医务人员的过失行为是指无意中对患者造成的损害,而非有意伤害患者;同时,该行为必须导致患者的人身损害。这是判断是否为医疗事故的关键点。
判断是否为医疗事故时,过失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方面。即使存在过失行为,但如果没有给患者造成损害后果,那么这种情况不能被视为医疗事故。另一方面,即使存在损害后果,但如果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没有过失行为,也不能被认定为医疗事故。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如果希望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争议,必须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详细说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相关事实、具体请求以及理由等。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