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3-12
根据医疗事故鉴定的申请要求,双方需要达成合意并共同提交医学会进行申请,单方面的申请将不被受理。
若涉及多个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争议,其中一所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医学会已经受理时,其他医疗机构不应再受理,以免出现不一致的结论并浪费医疗资源。
若医疗事故争议已经通过人民法院的调解达成协议或判决,再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已经没有法律意义。医疗事故鉴定的目的是解决双方的法律责任问题,若双方已经通过协商调解解决了,就无需再进行鉴定。
若当事人已经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鉴定程序将终止,但若是人民法院自行委托的情况除外。
若涉及非法行医,很可能触犯刑法,不再属于民事纠纷范畴。非法行医者很可能会被公诉机关起诉,此种情况应由公诉机关处理。
对于不符合受理条件的情况,医学会将不予受理,并应当说明理由。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在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申请后的5日内通知争议双方当事人提交所需材料。
当事人应在收到医学会通知后的10日内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和答辩。医疗机构提交的材料应包括:
对于在医疗机构建有病历档案的门诊和急诊患者,其病历资料由医疗机构提供;若没有在医疗机构建立病历档案的,由患者提供。
双方当事人应按照相关规定提交相关材料。若医疗机构无正当理由未如实提供相关材料,导致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无法进行,该医疗机构应承担责任。
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根据规定,医疗事故鉴定的时效为一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损害结果发生后一年。若患者已经去世,则在死亡后一年内提出鉴定申请;若损害结果在多年后才发现,自发现后起算一年,但超过20年的情况法院将不予保护,鉴定也没有实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