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3-09-26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计算起始时间是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
保证合同一般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当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一种保证方式。连带责任保证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方式。如果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则视为连带责任保证。保证期间是债权人可以向保证人主张权利的期间,如果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内主张权利,则保证人可以免责。保证期间不因任何事由发生中断、中止或延长。
如果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则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如果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或类似内容,则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三年。
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是否会导致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断,取决于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的不同后果。在一般保证情况下,根据民法典规定,债权人必须先向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不能单独起诉保证人。债权人一旦通过上述方式主张权利,主合同的诉讼时效就会中断。
在这种情况下,保证期间的作用已经消失,诉讼时效制度开始生效。如果此时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不中断,经过长时间的诉讼或仲裁后,债权人对保证人的诉讼时效很可能超过,对债权人不公平。因此,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时,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也应中断。然而,在连带保证责任下,情况有所不同。
在主合同履行期届满后,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也可以直接要求保证人履行。与一般保证责任相比,连带保证责任具有独立性,债权人可以直接向保证人主张权利。一旦债权人向保证人主张权利,保证期间消失,诉讼时效开始计算。因此,主债务的诉讼时效中断并不必然导致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中断。
根据规定,诉讼时效的中断通常是由当事人的行为引起的,例如债务人起诉、提出要求或同意履行义务。
因此,对于诉讼时效的中断问题,应根据债权人是否有可能行使权利以及是否真正行使权利而有所区别。而诉讼时效的中止是由非当事人可以控制的客观原因引起的,例如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导致无法行使请求权。因此,无论是主债务还是保证债务,都应当平等对待,主债务的诉讼时效中止也应同时导致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