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合同纠纷多久结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纠纷 > 合同诉讼法律知识

经济合同纠纷多久结案?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3-10-28

 
267841
导读:民事合同纠纷法院立案后,多久结案,应当根据案件的情况进行确定。人民法院对民事合同纠纷进行立案后,按照普通程序进行审理后,一般在六个月内进行结案,情况特殊的,会延长六个月,也就是在一年内结案;人民法院按照简易程序进行审理的,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进行审结,人民法院必须在三个月内进行结案。

经济合同纠纷的审理时间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对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民事案件的时间长短,要根据案件的审理程序来确定。一审民事案件普通程序的审限为6个月,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6个月,进一步延长需要上级法院批准。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审限为3个月,不能延长,若3个月内不能审结,则转为普通程序继续审理。

如果一审后不服判决提出上诉,二审审理期限为3个月,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3个月。对于裁定的上诉,审理期限为30日,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需要本院院长批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以下情况不计入审限:

1. 公告期间

即从法院在报纸上正式发出公告之日起至公告期满的时间。

2. 鉴定期间

即从当事人提出书面鉴定申请至鉴定机构出具正式的鉴定结论之间的时间。

3. 处理管辖问题的期间

即从当事人提出书面管辖异议至二审法院作出终审裁定书的时间,以及处理法院之间的管辖争议的期间。

合同纠纷处理的风险

在合同纠纷处理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风险:

1. 缺乏有效的纠纷处理机制

如果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合同纠纷处理机制,可能导致纠纷处理不当,从而损害单位的利益。

2. 缺乏充分的证据

如果未能收集到充分的对方违约行为的证据,单位在纠纷处理过程中可能处于举证不力的地位。

3. 追究对方违约责任的风险

按照合同约定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可能导致单位应享有的利益受损。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在处理发生的合同纠纷时,应明确合同纠纷的处理方式、审批权限和处理责任。在纠纷处理过程中,未经批准,相关经办人员不得做出实质性的答复或承诺。

虽然合同纠纷诉讼属于民事诉讼范畴,但与其他民事诉讼相比,它具有自己的特征。合同纠纷诉讼的产生是因为合同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出现了权利义务关系上的纠纷和争议。如果纠纷和争议不是因为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产生,那就不属于合同纠纷诉讼。

延伸阅读
  1. 法律顾问服务范围
  2. 经济合同纠纷是否涉及刑事责任
  3. 公司违法变更劳动合同,被判支付赵某工资差额和经济补偿金
  4. 如何预防和解决民间借贷纠纷
  5. 劳动争议诉讼时效怎么计算?

合同纠纷热门知识

  1. 合同债权债务混同的法律效果
  2. 担保合同的定义和目的
  3. 房屋到手价与税费承担的法律争议
  4. 买卖合同
  5. 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规定
  6. 原告与被告的基本信息
  7. 确认抵押合同无效如何交诉讼费
合同纠纷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专业技术人员职务岗位聘用合同范本
  2. 机动车辆质押借款合同范本
  3. 经济合同纠纷起诉状范本
  4. 建筑行业劳务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