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12-29
合同的法定解除是指合同成立后,尚未履行或履行完毕前当事人一方行使法定的解除权而使合同效力归于消灭的行为。一般情况下,合同生效后,当事人一方不得擅自解除合同。但在履行中由于对方当事人严重违约从而使债权人订立合同的目的不能达到。即使在以后能够遵守,使债权人目的仍不能达到。因应债权人宣告解除后,及时消除或减少因对方违约所造成的损失。但并不是说一旦违约都可以导致合同的解除。因此要对法定解除加以严格的限制,更好的保护非违约方的利益。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不可抗力的存在,使合同的目的无法实现,当事人可以依法解除合同。
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解除合同。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对方当事人可以依法解除合同。
合同解除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以后,当解除的条件具备或在适用情事变更原则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或法院裁决使合同自始或仅向将来消灭的行为,它也是一种法律制度。从这一合同解除概念来看,合同解除程序有两大类:一是当事人解除的程序,二是法院裁决解除的程序。
当事人解除的程序分为当事人协议解除的程序和一方当事人行使解除权的程序。
当事人协议解除的程序是指当事人双方经过协商同意,将合同解除的程序。当事人协议解除程序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约定解除,即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约定或在订立合同后另行约定合同解除的条款,其中保留解除权的合意,称之为解约条款。另一种是协商解除,也称协议解除,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双方协商解除合同。
一方当事人行使解除权的程序必须以当事人享有解除权为前提。解除权是指合同当事人可以将合同解除的权利,它的行使发生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解除权的行使只需要解除权人单方的意思表示,但也有限制。
法院裁决解除的程序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情事变更,当事人又无解除行为,只有经过民法院行使解除,或人民法院在审理合同纠纷案中,发现当事人的合同履行存在情事变更而依法裁决。
合同解除自解除之时终止,对将来发生效力。合同解除后,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消灭,原合同还未履行的部分不再继续履行。
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是使合同关系消灭,但是解除以前已经作出的履行是否有效,这是合同解除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根据我国《合同法》,合同解除原则上应产生溯及力,对于已经履行的,当事人可以请求返还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根据《合同法》第九十三条至第九十八条的规定: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有特定情形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当事人一方依照法律规定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