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未生效前如何解除?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终止 > 合同解除法律知识

合同未生效前如何解除?

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3-10-26

 
267336
导读:在合同已经成立但是尚未生效的时候,其实也是允许解除这种类型的合同。至于该如何解除,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此时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当事人协商一致之后解除,另一种则是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诉讼方式请求法院来解除未生效但是成立的合同。

一、合同未生效前的解除方式

在实际操作中,尽管某些合同尚未生效,但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为了维护守约方的权益,也可以解除已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合同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一致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来请求解除合同。

1. 协商一致解除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解除合同。

2. 诉讼请求解除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当合同存在以下五种情形时,当事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

  1. 不可抗力事件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此时双方均享有法定解除权。
  2. 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行为明示不履行合同的“主要债务”,即预期违约。如果一方通过默示行为拒绝履行,对方应行使不安抗辩权,而不能直接解除合同。
  3. 根本违约,即一方的违法履行已经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对方可以直接解除合同。
  4. 迟延履行。
  5.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合同未生效的缔约过失

1. 附生效条件的合同

对于附生效条件的合同,是否产生缔约过失责任应分两种情况讨论。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九条第2款的规定,如果当事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的实现,则视为条件已经实现;如果当事人通过不正当手段促成条件的实现,则视为条件未实现。因此,如果恶意阻止条件实现,则合同视为已生效,此时恶意方如果不履行合同义务,应承担违约责任而非缔约过失责任。如果恶意促成条件实现,则合同不生效,此时过错一方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2. 欠缺法定生效手续的合同

对于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需要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能生效的合同,如果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未办理法定手续导致合同未生效,并损害了另一方当事人的利益,符合构成缔约过失责任的要件,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3. 未尽告知、保护、照顾、保密等附随义务

在合同已成立但未生效阶段,当事人对合同将会生效抱有更大的信赖,并且很可能为履行合同做准备。此时,如果一方未尽告知、保护、照顾、保密等附随义务,导致对方受到损害,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虽然通常我们认为合同成立即生效,但也存在例外情况,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是不同的。有些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未满足生效条件,因此出现了合同成立但未生效的情况。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未生效的合同也是可以解除的。

延伸阅读
  1. 如果出租人不同意转租如何办
  2. 保险交完能解除合同吗
  3. 解除合同必须通知对方当事人吗?不通知会产生什么后果
  4. 交货延迟是否能导致合同解除?
  5. 附条件合同的解除

合同终止热门知识

  1. 提存的法律要求
  2. 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期限规定
  3. 合同解除的溯及力问题
  4. 提存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5. 出卖人可以拒绝未支付货款的买受人提取被提存的货物吗2024
  6. 承运人提存货物有什么规定
  7. 合同提存期限有多长时间
合同终止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