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2-12-1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五十八条的规定,合同当事人在债权债务终止后应当遵循诚信等原则,履行附随义务。附随义务包括通知义务、协助义务和保密义务。
通知义务,又称告知义务,指合同当事人应当将对合同相对方利益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告知对方的义务。
协助义务是指合同当事人应当协助对方履行义务,以确保合同能够顺利履行。债务人在合同关系中通常承担积极的给付义务,以满足债权人的利益。为了实现合同利益,债权人必须积极配合债务人的履行行为,并创造必要的条件。如果债权人不配合或未创造必要条件,合同将无法履行或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为了平衡当事人的利益,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债权人承担协助义务。
保密义务,又称忠实义务,是指合同当事人有义务将通过合同关系获得的对方秘密保密。在合同订立时,为了使对方了解和信任,一方通常会透露自己的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保密义务要求合同当事人对这些秘密进行保密。
当合同当事人不履行附随义务时,原告可以提起诉讼,但这也可能侵害原告的财产权益。在签订合同或协议时,由于合同附随义务已经约定,当事人应当履行,以避免给对方造成损失。附随义务是基于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和诚实信用原则而设立的。
我国《民法典》将附随义务严格定义为狭义的概念,其目的在于促进实现主给付义务并保护对方的人身和财产利益。违反附随义务与违反给付义务一样会导致违约责任的产生。附随义务的内容包括通知、协助、保密以及基于诚信原则而产生的其他义务。在经济法中,附随义务得到了进一步扩展,使其作用更加凸显,以实现追求实质正义的理念。
合同责任原则上是无过错责任,只要存在违约行为,当事人就应承担违约责任,无论其是否有过错。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合同责任仍然以过错为构成要件。因此,对于违反附随义务的责任,不宜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