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09-17
民间借贷纠纷的法院判决需要根据具体的借贷事实进行认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是相关规定:
如果经查明属于虚假民间借贷诉讼,原告申请撤诉的,法院不予准许,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的规定,判决驳回其请求。如果诉讼参与人或其他人恶意制造、参与虚假诉讼,法院应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一百一十二条和第一百一十三条的规定,依法予以罚款、拘留;如果构成犯罪,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单位恶意制造、参与虚假诉讼的,法院应当对该单位进行罚款,并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如果构成犯罪,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他人在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或借款合同上签字或盖章,但未表明其为保证人或承担保证责任,或通过其他事实不能推定其为保证人,出借人请求其承担保证责任的,法院不予支持。
如果借贷双方通过网络贷款平台形成借贷关系,而网络贷款平台的提供者仅提供媒介服务,当事人请求其承担担保责任的,法院不予支持。然而,如果网络贷款平台的提供者通过网页、广告或其他媒介明示或有其他证据证明其为借贷提供担保,出借人请求网络贷款平台的提供者承担担保责任的,法院应予支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
借款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订立借款合同时,借款人应按照贷款人的要求提供与借款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
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如果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应当按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如果贷款人未按约定的日期、数额提供借款,造成借款人损失,应当赔偿损失。如果借款人未按约定的日期、数额收取借款,则应按约定的日期、数额支付利息。
贷款人可以按约定检查、监督借款的使用情况。借款人应按约定向贷款人定期提供有关财务会计报表或其他资料。
如果借款人未按约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贷款人可以停止发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解除合同。
借款人应按约定的期限支付利息。如果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且根据法律规定仍无法确定,借款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借款期间一年以上的,应在每届满一年时支付,剩余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
借款人应按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如果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且根据法律规定仍无法确定,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借款人未按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按约定或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借款人提前返还借款时,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应按实际借款的期间计算利息。
借款人可以在还款期限届满前向贷款人申请展期;如果贷款人同意,可以展期。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在贷款人提供借款时成立。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如果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视为没有利息。如果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无法达成补充协议,应根据当地或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视为没有利息。
一般情况下,民间借贷纠纷属于民事纠纷,通常不涉及刑事犯罪。但如果恶意捏造不存在的事实,构成虚假诉讼,将会承担刑事责任。在对民间借贷纠纷进行起诉后,法院会仔细审理并出具判决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