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3-12-07
根据法律规定,签字或盖章的合同原则上是有效的。一旦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上签字或盖章,该合同便依法成立。依法成立的合同在成立时即具备法律效力。若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需要办理批准登记手续,合同在办理完这些手续后才具备法律效力。
然而,如果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约定了“合同自双方当事人加盖企业公章,并法定代表人签字后生效”作为合同生效条件,但合同只有企业(法人)公章,没有法定代表人签字,那么合同尚未发生法律效力。
此外,尽管双方当事人并未约定合同生效的条件,并且合同上加盖了企业公章,但当事人一方能够证明缔结合同的过程符合《合同法》第54条所称的具备法定撤销或变更条件,或者符合该法第52条规定的无效、第56条规定的部分无效,那么当事人可以依法请求撤销或变更合同,或者宣布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
最后,根据《合同法》第36条和第37条的规定,一种相对特殊的合同发生效力的情形是,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的合同,即使双方未采用合同书形式,或者在双方签字、盖章之前,一方已经履行了主要义务并得到对方接受,那么无论该合同是否签字、盖章,无论法律要求双方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而双方却未采用书面形式,该合同仍然发生法律效力。
当事人可以约定合同附条件以确定合同的效力。附生效条件的合同在条件成就时生效,而附解除条件的合同在条件成就时失效。
如果当事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那么视为条件未成就。相反,如果当事人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那么视为条件已成就。
需要注意的是,法人并不是具体的人,而是单位。因此,法人章实际上就是单位的公章。然而,由于人们习惯上将真正的法人章称为公章,将法定代表人章称为法人章,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约定俗成。所以,将圆形的企事业单位或组织法人章简称为公章,将方形的法定代表人章简称为法人章,只要双方沟通理解无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