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5-01-10
银监会已向高层管理部门递交了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设立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的建议,并将及时公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监管当局设置了资本充足率、公司经营活动的资金来源等门槛,以确保这种消费公司的正常运营。如果这种消费公司真的出现,将是中国金融史上的创举。其创举意义或许只有早年重新开办典当行、现在预备开放的民间信贷才稍许可以媲美。但即便如此,后二者程度也不一样。因为它们只不过是从商业银行垄断的市场中合法地挖出借贷空间。这其实是借贷市场不同层次的真实合法地体现,没有什么经营方式的本质革命在里面。
消费金融公司的经营方式的核心标志是要满足短期、小额、无担保、无抵押的条件。在中国,目前只有信用卡透支业务稍具类似意义。但在中国能够用信用卡透支的消费人群中,只要不是恶意透支的消费者,估计就不会需要消费金融公司的创新服务了;而且这样的人群在消费信贷的市场划分里,更合适银行和信用卡公司来服务。
短期、无担保抵押的小额消费信贷在中国实现起来具备一定的挑战和难点。因为即便是消费信贷发达的国家,其消费金融公司也主要服务于有稳定收入的中低端个人客户。试问国内如何来界定这个中低端个人客户的市场范围?无法界定中低端,就无法满足这样的公司经营上的“小额”。如果要求消费金融公司的经营无担保、无抵押,就要求有足够完善的个人用户的信用体系。然而,中国目前的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完善,尤其是中低端个人客户。即使有应用,各地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也早就分而食之了,毕竟“21世纪最重要的就是信用”。
实际上,要达到激活小额消费贷款的目的,直接放开早些日子动议的“民间借贷”就是了。通过管好早就存在的民间借贷者,打击不完的地下钱庄,比试点这些新东西效果更好,还能节省资源和精力。正如古训所说:“兴一利,不如除一弊”,在此处应用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