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07-05
物业管理民事纠纷的调解包括民事调解和行政调解。民事调解是由争议双方当事人共同选定一个机构或个人,由第三方根据双方意见和授权提出解决意见,经双方同意并执行,从而解决纠纷。但此种方式的调解不具有法律效力。调解结束后,如果一方拒不执行约定的事项,则纠纷依然得不到解决。物业管理纠纷的行政调解则是借助主管政府的势力进行调解处理,但这种处理如一方不遵守执行,则要借助其他手段解决。
民间的调解和行政调解与仲裁或诉讼程序中的调解是不同的。仲裁或诉讼中的调解是仲裁程序中的一个环节,不具有独立性。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通过仲裁解决。
仲裁庭管辖物业管理纠纷的依据是当事人认定的协议。仲裁协议可以在订立合同时约定一个条款,说明一旦有争议就提交仲裁,也可以在纠纷发生后临时达成书面协议。
仲裁协议应包括以下内容: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和待定的仲裁委员会。注意:达成仲裁协议的争议不得向法院起诉,即使起诉,法院也不受理。
仲裁处理的一般程序是:一方当事人向待定的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委员会在收到申请书后5日内决定立案或不立案;立案后将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送给申请人,并将仲裁申请书副本和仲裁规则、仲裁员名册送达被申请人;开庭进行庭审调查、质证、辩论、提议调解;制作调解书或调解不成时制作裁决书;当事人向法院申请执行。与司法审判的两审终审制不同,仲裁裁决是一裁终局的。
物业管理民事纠纷的诉讼程序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步骤:原告提交起诉状到法院;法院立案后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被告提交答辩状;开庭进行调查、辩论、调解;制作调解书或一审判决书;双方均不上诉,则判决书生效;或一方不服提起上诉,进入第二审程序;第二审审理,制作二审调解书或下达二审判决书,此为终审判决,不得上诉;执行。
物业管理公司纠纷:
根据业主和开发商之间签订的或由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公司签订的物业管理合同,双方确定了一系列权利义务,例如物业公司承担安全及服务义务。如果物业管理公司不履行应承担的义务,导致业主无法享受到缴费后的服务,或者业主因各种原因拒缴物业管理费,都可能引起纠纷。由于我国物业管理市场体制发展不成熟,物业管理公司不作为导致纠纷发生,甚至引发极端事件。
第一种类型是基于物业管理合同发生的侵犯业主合法权益的纠纷,往往是消极侵权。第二种类型是指物业管理公司的积极侵权行为引起的纠纷,例如侵占业主财产、阻挠业主成立业主委员会、侵占业主共有房产等。这类纠纷一般与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的履行没有直接关系,属于一般侵权纠纷。
业主入住后可能出现公摊面积不清、房屋质量不合格或不符合约定、开发商未能按时兑现在卖房过程中的承诺等问题。严格来说,这些纠纷与物业管理公司没有直接关系,而属于业主与开发商的纠纷。然而,由于这些问题往往是在业主入住后出现,而物业管理公司对物业的维护管理负有责任。
物业纠纷的处理办法包括业主和物业进行协商、仲裁机构仲裁、法院诉讼等。一般情况下,首选业主和物业进行协商,这样解决不仅效率快,而且可以更加有利于物业对业主的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