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未造成伤害行政拘留的最长期限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04-11
导读:肇事逃逸没造成伤害行政拘留最长15天。《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肇事逃逸未造成伤害行政拘留最长拘留期限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肇事逃逸未造成伤害的行为最长可被行政拘留15天。
一、肇事逃逸未造成伤害的行政处罚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以下行为之一,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 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 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 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 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 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 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 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如果行为人同时符合第二项和第四项情形之一,可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如果行为人同时符合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可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二、车祸肇事方不赔偿的处理方式
当发生车祸肇事方不愿意赔偿的情况时,以下是处理方式:
1. 通过交警部门予以调解
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交警部门会介入调查并出具相关鉴定文书。作为执法机关,交警部门可以对双方因交通事故发生的争议进行调解。受害方可以请求交警部门予以调解,肇事方有可能同意调解并尽快支付赔偿金额。
2. 调解的注意事项
- 调解需双方自愿。交警部门的调解只有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不能强制执行。如果肇事方不同意调解,调解程序将无法开始。
- 执行可能存在问题。即使签订了调解协议,如果肇事方不履行协议,无法通过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仍需通过诉讼途径,经过法院判决才能执行。
- 赔偿金额可能较低。调解是双方相互让步的结果,请求的赔偿金额可能会相应降低。如果没有进行专业详细的计算,赔偿费用可能会有误。
3. 向法院提起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诉讼
当肇事方不愿赔偿且不配合调解时,受害方只能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常情况下,保险公司的赔偿金也只能通过诉讼途径才能全额支付。随着司法和法律制度的完善,民事诉讼的优势也逐渐显现。
4. 起诉的注意事项
- 赔偿执行有保障。现在的车辆基本都购买了交强险和商业险,只要伤残等级不是很高或交通事故未导致人员死亡,只要提起诉讼并经法院判决,赔偿金没有问题,因为基本都由保险公司承担。
- 赔偿金额较高。律师会提供合法合理的赔偿请求,并经过法院审理,赔偿金将严格按照法律计算,相对于调解和私了,赔偿金额通常更高。
- 委托交通事故律师起诉,无需个人费心,由律师处理全部事务。一般人对法律知识了解有限,尤其是在交通事故领域,包括赔偿金、误工费等的计算方式以及如何保全财产和调取材料等专业知识和操作都不熟悉。而委托律师处理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具有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必须被当事人履行。如果一方拒绝履行,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也必须履行。如果一方拒绝履行,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如果人民法院收到申请执行书后超过六个月仍未执行,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后,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指示其他人民法院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