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9 更新时间:2023-09-04
在交通事故中,受害者家属不得采取恐吓肇事者的行为。如果肇事者遭受到恐吓,可以携带相关证据向当地公安局报案。
作为责任方,如果受害者是由你方造成的,合理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垫付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建议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救助伤者。然而,现实中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要求,甚至超出责任方的赔偿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责任方可以与伤者协商赔偿事宜,如果协商不成,可以让伤者通过诉讼解决。如果伤者进行人身威胁,应及时报警。
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事故责任方拒绝赔偿,受害方可以通过诉讼途径维权。可以起诉侵权方和车辆保险公司,将其列为被告。保险公司在其承保范围内进行赔偿,不足部分由侵权方赔偿。公安交管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处理交通事故的重要证据,也是当事人向法院提交民事损害赔偿问题的重要证据。在诉讼过程中,需要前往交警队复印对方驾驶证、行车证和保单等信息,了解被告的具体情况,确定案件的被告方。同时需要准备伤者的身份证、交通事故认定书、起诉状以及对方的驾驶证、行车证和保单的复印件。
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如果符合立案条件,法院通知当事人在7日内交纳诉讼费。交费后,法院立案。如果不符合立案条件,法院裁定不予受理,受理方可以在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法院受理后,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15日内进行答辩。法院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并根据当事人申请做出财产保全裁定,立即开始执行。法院会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和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会提前3日进行公告。
法庭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进行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进行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法庭调解。
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纠纷并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如果未达成调解协议,合议庭作出裁决(宣判)。如果同意判决,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法院申请执行。如果不同意裁判裁定,可以在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如果不同意判决,可以在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有些交通事故在确定责任方和受害者实际伤情后,肇事者却不履行支付赔偿金的责任。对于受害者及其家属来说,可以通过向法院起诉的方式维权。然而,恐吓不赔偿的主体也是违法行为,不能采取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