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3-29
交通肇事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该罪。
交通肇事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安全。交通运输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连,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就会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其本质上是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这种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而言。
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刑法对交通肇事罪规定了三档刑罚。具体规定如下: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其他特别恶劣情节是指造成多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特别重大损失以及在社会中造成特别恶劣影响等情况。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在出现交通事故后,被害人受伤严重但并未死亡,如抢救及时可以挽救生命,但由于行为人不采取积极救护措施,逃离事故现场,致使受害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死亡。
在交通事故中,被害人已死亡,行为人逃逸的,不适用这一档刑处罚,应适用对交通肇事后逃逸所规定的刑罚处罚。交通肇事后逃逸以及具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都要基于"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基础之上。行为人交通肇事未造成上述严重后果而逃逸的,可作为治安处罚的从重情节考虑。
在事故发生后,行为人应当负责保护现场,立即采取措施救助被害人。然而,行为人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而逃离现场,致使本应能够救治的受害人因无人救助或延误时机而最终死亡。在逃逸过程中,仅因恐慌横冲而造成的他人伤亡,后者仍可单独构成交通肇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