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2-27
公司内部人员控制是指公司的内部非财产的拥有者却得到了公司剩余财产的控制权力。在一些企业中,特别是国有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是分离的,导致公司管理者既代表所有权,又代表出资方。这种权力集中容易导致内部人员控制现象的出现。内部人员控制现象对董事会和监事会产生重大影响,限制了董事会的独立行动和监事会的监督作用。此外,内部人员控制现象导致公司权力集中于管理者,对股权所有者造成损失。
在许多企业中,股权集中于大股东,导致中小股东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大股东拥有大部分股权,而中小股东的股份往往受股市波动影响,不稳定,因此对公司的经营和管理不关注。参与股东大会需要自费,加上一票一股制度的实施,导致中小股东在股东大会中地位形式化,参与度低。一些公司规定只有拥有一定股权的股东才能参加股东大会,这种门槛使大股东成为控制和决策股东大会的人,中小股东的利益得不到保护。此外,大股东往往担任企业董事长,削弱了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相互制约和协调的作用。
在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中,董事会和监事会是由股东大会设置的两个机构,负责公司的管理和监督。然而,在我国,多位股东控制监事会的现象普遍存在,股东的表决权没有限制。此外,我国对监事会独立性的保障政策不完善,导致监事会成员的独立性受到限制,工资和职位由总经理管理,限制了监事会的监督职能。监事会无法对董事和总经理行使权力,导致监事会和董事会无法相互制约和协调。监事会的任免制度不完善,监事会成员的素质普遍不高,缺乏法律、技术和管理知识,监事会的能力有待提高,影响了其职能的发挥。
我国企业的激励和约束制度存在缺陷,无法发挥作用。不完善的激励制度导致公司内部人员心理不平衡,为了获取更多利益,出现作假和贪污现象,严重损害企业资产。股权约束制度的有效性不高,一些管理者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出现内部人员控制现象,损害了股权所有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