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3-12-20
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是需要有发起人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必须由2个以上但不超过50个股东共同出资。当公司股东过多时,公司可能难以协调股东之间的关系,运作也会变得困难。因此,在股东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公司可以选择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为此,国家对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数量设定了最高限额。
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只能由发起人来发起。发起人首先需要对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确定设立公司的意向。当发起人有多人时,应签订发起人协议或进行发起人会议决议。发起人协议(或决议)是明确发起人在公司设立过程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文件。
章程主要用于规范公司成立后各方的行为,与发起人协议不同。起草章程必须严格按照法律和法规的规定进行。虽然我国没有要求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必须公证的规定,但法律要求章程必须经全体股东同意并签名盖章,并报登记主管机关批准后方可生效。
并非所有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都需要经过行政审批。除非涉及法律和法规的特别要求,大多数情况下,只需要进行注册登记即可。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对设立公司规定必须报经审批的,在公司登记前依法办理审批手续。”例如,设立经营证券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必须事先经有关证券主管机关批准,否则无法申请登记。
发起人在签署发起人协议或章程时认缴出资。如果筹备工作顺利并办理了审查批准手续,发起人应履行实际出资义务。如果发起人以货币出资,应将出资金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临时账户;如果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或土地使用权出资,应依法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
发起人(公司成立后成为股东)全部缴纳出资后,必须经法定的验资机构进行验资,并出具验资证明。
发起人的全部出资经法定的验资机构验资后,由全体发起人指定的代表或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提交公司登记申请书、公司章程、验资证明等文件。如果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需要经相关部门审批的,应在申请设立登记时提交批准文件。如果同时设立分公司,还需要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分公司的登记。
公司登记机关对设立登记申请进行审查,对符合法律和法规规定条件的,予以核准登记,并颁发公司营业执照;对不符合法律和法规规定条件的,不予登记。公司营业执照的签发日期即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日期。公司成立后,取得法人资格,并开始对外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