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2 更新时间:2023-10-07
交通事故轻重伤鉴定标准的判断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人体肢体残废程度、容貌、听觉、视觉、其他器官功能丧失的程度,以及对人身健康造成伤害的其他损伤。根据这些因素来判断伤情是属于轻伤还是重伤。
医疗费包括挂号费、医药费、检查费、住院费等其他相关费用。如果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有异议,就需要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误工费是根据受害人误工的时间和收入状况来确定的。误工时间是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来确定的,如果受害人因伤残持续误工,误工时间可以计算到定残日前一天。如果受害人无法提供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证明,就按照近三年平均收入计算,但需要提供纳税证明等相关材料。
护理费是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护理人数、护理期限来确定的。如果护理人员有收入,就按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如果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就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动报酬标准计算。护理期限应计算到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为止,护理级别应根据护理依赖程度和配置残疾辅助器具的情况确定。
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证,票据应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如果当事人实际需要支付的费用超过票面金额,可以凭据支付。
住宿费是指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受害人及参与处理交通事故的当事人亲属在去往医院诊疗、转院以及处理交通事故相关事宜的过程中发生的住宿费用。赔偿义务人应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该项费用进行一定程度的赔偿,但不包括受害人住院期间的床位费。
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根据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来确定。如果受害人确有必要到外地治疗,因客观原因无法住院,受害人本人及陪护人员实际发生的住宿费和伙食费,其合理部分应予赔偿,按照国家公务人员出差标准来计算。
营养费是指受害人为辅助治疗或加快康复而购买日常饮食以外的营养品所支出的费用。受害人是否需要补充营养,应根据治疗医院或法医的意见来确定,给付标准可根据受害人实际需要补充营养情况酌定。
残疾赔偿金是对受害人因人身遭受损害致残而丧失全部或部分劳动能力的财产赔偿。赔偿金额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伤残等级来确定。如果受害人因伤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可以对残疾赔偿金进行相应调整。赔偿金额分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标准。
残疾辅助器具费根据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来计算。辅助器具的更换周期和赔偿期限应根据配制机构的意见来确定。
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年龄超过六十周岁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超过七十五周岁的,按五年计算。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九条的规定,死亡赔偿金根据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来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标准存在差异,由于很多人对法律意识的淡薄,导致很多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维护。在法院实际审判时,对于户籍方面,审查比较严格,需要提供相关证据进行印证,才能按照城市户籍进行赔偿。
交通事故主要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特大事故和重大事故。交通事故不仅包括由不特定人员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造成的,也可以是由于地震、台风、山洪、雷击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发生交通事故可能触犯我国《刑法》,涉嫌构成交通事故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