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3 更新时间:2023-07-28
在交通事故逃逸案件中,结案的情形有以下几种:
当事人共同请求调解的情况下,可以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上记录调解结果,并由当事人签名确认,此时即可结案。
如果双方自行达成赔偿协议,双方需要前往交警部门办理结案手续。
如果调解未成功,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等待诉讼终结后方可结案。
对于交通肇事逃逸的责任认定,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行为人出于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
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仅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还包括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时逃跑的情况。
如果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具有特别恶劣的情节,属于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犯。但首先要求行为人的肇事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只能作为定罪情节在确定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时加以考虑。
交通事故逃逸的认定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交通事故逃逸的前提条件是行为人构成交通肇事罪。
交通事故发生后,行为人有意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行为人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或交通警察,听候处理。过往车辆驾驶人员和行人也应予以协助。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在人身未受到控制时,为逃避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而使自己的人身不受被害人及其亲属、群众、事故处理人员控制而离开的行为。
根据规定,任何公民都不得在肇事之后逃逸。肇事者选择逃逸的理由可能包括不想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或者是行政以及刑事等责任。然而,如果交通事故发生后不采取相应的办法处理交通事故而擅自逃离现场,可能会加重本应受到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