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4-08
根据中国刑法规定,抢夺国家机关证件罪属于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出于直接故意,实施了抢夺国家机关公文的行为,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即应予立案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1. 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2. 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盗窃、抢夺或者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或印章的行为。构成犯罪的行为必须是针对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或印章,伪造的公文、证件、印章不符合构成本罪的要件。抢夺行为是指当着公文、证件、印章的所有人、保管者、使用者的面而突然夺取的行为。毁灭行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施,如撕、扯、烧、浸、涂、污等。如果行为不符合上述要件,将构成其他犯罪,如盗窃罪、抢夺罪等。
3. 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包括军人和非军人。
4. 主观要件:本罪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是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及印章而仍决意盗窃、抢夺或毁灭。过失不能构成本罪,如果不知是公文、证件、印章而盗窃、抢夺或毁灭的,将构成其他犯罪。
根据《刑法》第280条的规定,伪造、变造、买卖、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的刑罚。情节严重的,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证件的,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综上所述,抢夺国家机关证件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我国的刑事法律,只要实施此行为必定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执法人员在立案时将从各个因素来进行确定,对于构成犯罪的行为,轻者将面临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严重者可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