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02-01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婚姻相关问题需要根据新的法律执行,而《婚姻法》已经废止。
根据《民法典》一千零六十三条(三)项的规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应视为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因此,该不动产应被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如果不动产是由双方父母共同出资购买的,并且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那么根据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的原则,该不动产应被认定为双方共同所有,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
然而,如果一方父母出资,但房屋产权登记在另一方名下,根据日常经验法则,除非当事人能够提供父母出资当时的书面约定或声明,证明出资父母明确表示向子女的配偶赠与,一般应认定为向夫妻双方的赠与。
当然,如果婚后一方父母为子女出资购房,产权登记在夫妻双方名下的,那么该房屋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对于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购买或共同建造的房屋,或者婚前双方共同出资购买或建造的房屋,属于夫妻共有房屋,离婚时应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如果双方对夫妻共同财产中的房屋价值及归属无法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将根据以下情形进行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准许双方竞价取得房屋所有权。
如果一方主张房屋所有权,评估机构应根据市场价格对房屋进行评估。取得房屋所有权的一方应向另一方进行补偿。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人民法院可以拍卖房屋,并对所得价款进行分割。通常的做法是,如果共有房屋能够实际分割使用,则可以分割使用。对于不能分割使用的房屋,可以按照一方取得补偿的方式进行分割。在确定房屋归属时,应考虑双方的住房情况以及照顾抚养子女的一方。在双方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女方的权益。
综上所述,对于房产的归属需要有明确的规定。毕竟,房产在购买时有多种途径。如果是婚后由父母全额出资购买的房产,并且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那么该房产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如果有明确的赠与夫妻双方的说明,那么该房产将视为夫妻共同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