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5-25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股东代表诉讼的前置条件是必须向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或监察人提出请求,要求公司提起直接诉讼。只有在董事会、监事会或监察人接到该请求后,经过一定期间而未提起诉讼的情况下,股东才有权提起代表诉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当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出现本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情形时,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或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或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监事出现本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情形时,前述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或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当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或董事会、执行董事收到前款规定的股东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自收到请求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提起诉讼,或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时,前款规定的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当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时,根据本条第一款的规定,股东可以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股东代表诉讼是基于股东所在公司的法律救济请求权而产生的,这种权利不是股东传统意义上的因其出资而享有的股权,而是由公司本身的权利而传来的,由股东行使的。因此,需要注意股东直接诉讼和股东代位诉讼的区别。股东直接诉讼是直接根据其出资而享有一定的起诉权,维护自身的权益。而股东代表诉讼只是股东代表公司行使一定的诉讼请求权,其获得的利益或判决的结果都只由公司承担,与股东私人利益无关,股东只是作为股东身份间接地享有公司获得的利益。
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必须是公司的股东,可以是一人或多人,但并非只要是公司的股东,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提起股东代表诉讼。不同的国家对该制度有不同的限制,旨在防止某些恶意的股东进行滥诉。如前文所述,作为原告的股东必须是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或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
法院判决的结果直接由公司承担。股东作为名义上的诉讼方,没有任何资格、权利和权益。也就是说,原告股东无法取得任何权益,法院对该案的判决结果都直接归结于公司承担。这是股东代位诉讼最典型的特征,说明股东只是代表诉讼的过程。
股东代表诉讼发生在其怠于行使诉讼权利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当公司不采取诉讼手段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时,可能会导致公司权益受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可能发生股东代表诉讼。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如前文所述,怠于行使的情况包括拒绝提起诉讼、自收到请求三十日内未提起诉讼,或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