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7-23
第一条:为了管理和监督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财务工作,保护国家、企业和投资人的利益,根据国家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和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包括合营企业、合作企业和外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财务活动应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并接受财政机关的检查和监督。
第三条:全国外商投资企业的财务工作由财政部统一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财政厅(局)具体管理本地区所属外商投资企业的财务工作。中央企业主管部门依法对其所属企业举办的外商投资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指导、帮助和监督。
第四条:外商投资企业在办理工商登记后30天内,向主管财政机关提交批准证书、营业执照、合同、章程等文件的复制件。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如进行投资增资、转让投资权益或者改变合作条件,应在依法办理变更手续后30天内,向主管财政机关提交变更文件的复制件。
第五条:外商投资企业应在中国境内企业所在地设置财务会计机构。规模较小且确有困难的企业可以不设,但须报知主管财政机关或中央企业主管部门。企业应配备合格的财务会计人员,依法办理财务会计工作。财会人员离职时,应办妥交接手续,不得中断财务会计工作。企业的财务会计机构的具体设置由董事会(或联合管理机构)根据健全、有效的原则确定。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设立总会计师职位,总会计师协助企业负责人领导财务会计工作。
第六条:外商投资企业根据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制定财务制度,包括财务收支、财产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开支标准与审批程序、外币资金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稽核等制度。企业的财务制度在投产营业前应报主管财政机关或中央企业主管部门备案。筹建时间在一年以上的企业应先制定适用于筹建期间的财务制度,并在取得营业执照后三个月内报主管财政机关或中央企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条:外商投资企业应督促投资人按照国家法律、合同和章程的规定,如期缴清出资额或提供合作条件,并做好资产的评估与验收,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投资人如违约未按时缴清出资额的,应依法承担责任。投资人可以以资金、实物或无形资产进行出资或提供合作条件。外国投资人以现金进行出资或提供合作条件时,应为外汇;但其从中国境内举办的其他外商投资企业分得的人民币利润也可作为资本出资或合作条件。投资人以实物或无形资产进行出资或提供合作条件时,必须出具拥有资产所有权和处置权的证明,或者依法出具其他有效证明。投资人不得以租赁的资产或已设立担保物权的资产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