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3 更新时间:2024-05-25
只有行为人实施了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才能立案追究打击报复证人罪。根据法律规定,犯此罪的行为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刑罚;如果情节严重,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打击报复证人罪的法律依据是《刑法》。
根据《刑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刑罚时,如果有劳动能力,都应当参加劳动并接受教育和改造。
根据《刑法》第三百零八条的规定,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刑罚;如果情节严重,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打击报复证人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和公民依法作证的民主权利。在案件处理过程中,证人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在刑事案件中,证人的作用尤为重要。
打击报复证人罪的客观表现是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这既可以是行为人利用职权,滥用职权,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也可以是行为人未利用职权而采取恐吓、行凶、伤害等手段对证人进行报复。打击报复证人罪的侵害对象只能是依法作证的证人。
两罪的主观特征都表现为直接故意,但行为人具体的故意内容不同。
打击报复证人罪的主体可以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可以构成此罪。行为人既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以是一般公民。
而报复陷害罪的主体则为特殊主体,即只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能构成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