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独资企业与出资人债务冲突怎么解决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类型 > 个体经营法律知识

个人独资企业与出资人债务冲突怎么解决

点击数:36 更新时间:2024-04-08

 
23860
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资金是它运行的基础前提和物质基础,而出资人便是企业的一把手,即管理者。所以说,当企业面临到一些问题时,往往个人独资企业与出资人之间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债务冲突。以下就是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编写的有关“个人独资企业与出资人债务冲突怎么解决”的相关法律知识。

个人独资企业法中关于债务清偿的规定存在的问题

根据《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当个人独资企业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投资人应当以其个人的其他财产予以清偿。然而,这个简单的规定存在一些问题,没有明确规定企业债务与投资人个人债务的关系。该规定只涉及企业债务的清偿,而忽略了个人债务在同时存在企业债务的情况下如何清偿的问题。例如,个人债务和企业剩余债务是否按比例从个人其他财产中清偿,或者先清偿个人债务再与企业剩余债务一起按比例清偿,以及当投资人或双方资不抵债时债务如何清偿,该法都未作明确规定。

这是因为有人认为个人独资企业财产和个人财产是不可分割的,投资人对企业资产享有完全支配权。他们可以随时将独资企业财产抽回为个人使用,也可以随时将个人财产投入企业。因此,即使《个人独资企业法》未明文规定个人债务如何清偿,根据民法一般原理,债务人的债务应当以债务人所有的一切财产予以保全,个人债权人可以从企业财产中获得连带清偿。因此,在《个人独资企业法》中不需要规定个人债务如何清偿。此外,他们认为中国人传统上生活节俭,储蓄率居世界前列,具有储备财富以备不测的良好习惯。目前,中国的信用制度也不发达,个人债务相对较少,同时中国人对债务有普遍的抵触情绪,愿意努力工作偿还债务。因此,投资人的个人债务一般较小,只凭个人财产就能偿还,无需在《个人独资企业法》中加以规定。

引入“双重优先原则”解决个人独资企业债务清偿问题的必要性

为了更好地解决个人独资企业和投资人双方或单方资不抵债时的债务清偿问题,我国《个人独资企业法》应当借鉴并引入“双重优先原则”。双重优先原则是英美合伙法中的一条著名衡平法原则,指的是当合伙企业和合伙人双方或单方资不抵债时,合伙企业债权人优先从合伙企业中受偿,单独债权人优先从单独财产中受偿,即两方债权人同时分别优先受偿。合伙企业财产还清债务后的剩余部分按比例分配给各合伙人,并视为单独财产的一部分,用来清偿单独债权人的债务。反过来,单独财产还清债务后的剩余额也用来清偿合伙债务。这一原则最早由英国衡平法院法官**勋爵于1775年在克*德案的判决中确立。该判决认为,由于共同财产或合伙财产优先用于清偿共同债务或合伙债务,那么同样地,单独财产也应优先用于清偿个人的一切债务。在所有共同债务清偿以前,单独债权人不得涉足共同财产。同理,在单独债务清偿以前,合伙债权人也不得要求用单独财产清偿其在合伙财产中未受清偿部分。

个人独资企业应引入“双重优先原则”的理由

同样地,“双重优先原则”也能较好地处理个人独资企业和投资人双方或单方资不抵债时的债务清偿顺序问题,具体来说:

1、平等保护同等性质的债权

根据《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当个人独资企业财产和个人其他财产足以清偿个人债务和企业债务时,不会产生问题。然而,当相反的情况出现,且各债权人均提出请求权时,该规定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因为企业的财产必须用来清偿企业债务,不足部分再与个人债务一起按比例从个人其他财产中清偿。这样,个人债权人的利益就受到了损害。引入“双重优先原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各债权人获偿率均为50%,平等保护了各自债权人的利益。

2、有利于企业的维持和发展

投资人对企业财产拥有完全的支配权,可以随意处分企业财产。然而,这种随意处分企业财产的行为不利于企业的存续和发展。法律应当适当限制投资人的处分行为,尤其在一方或双方资不抵债时。引入“双重优先原则”可以限制投资人的处分行为,有利于企业的维持和发展。

3、个人债务应当先以个人财产清偿

个人独资企业是独立的经营实体,个人债务应当先以个人财产清偿。只有当个人财产不足以清偿个人债务时,才能以企业财产清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用制度的建立,个人财富将更加丰富,个人消费财产将增加,个人债务将普遍存在。这对个人独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潜在的危机,个人债务可能影响企业债务的实现。因此,法律应当具有超前性,规定个人债务应当先以个人财产清偿。

对引入“双重优先原则”可能存在的问题的回应

有人担心,如果确立个人独资企业“双重优先原则”可能促使投资人滥用权利,不利于保护一方债权人的利益。投资人对企业资产享有完全支配权,可以随时追加投资或处分企业财产。这样,如果投资人想损害个人债权人利益,可以将个人财产投入企业;相反,可以将企业财产抽出作为个人财产,损害企业债权人利益。虽然这种分析有一定道理,但是在权衡利弊后,引入“双重优先原则”更为科学,并已成为各国普遍遵循的原则。对于投资人滥用权利的情况,可以引用民法通则的有关条款进行限制。

综上所述,即使是个人独资企业,企业的债务与投资人的个人债务也需要分清楚。在面临个人独资企业和投资人产生债务冲突时,我们应该具有全局意识,既要保护企业的长期发展,也要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延伸阅读
  1. 股权转让价格确定方法
  2. 个人独资有债务能注销吗
  3. 个人独资企业为何承担无限责任
  4. 个人独资企业的概念及其特征是什么
  5. 一人有限公司和有限公司有什么区别

公司类型热门知识

  1. 公司上市的条件
  2. 国有独资企业破产员工怎么办
  3. 国有独资公司的子公司是国有企业吗
  4. 股份有限公司解散员工可以申请补偿吗
  5. 职权的概念是什么
  6. 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内部整改的措施有哪些
  7. 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风险怎么防控,需要注意什么
公司类型知识导航

公司法纠纷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合伙清算纠纷
  3. 公司破产纠纷
  4. 新三板交易纠纷
  5. 融资纠纷
  6. 公司设立纠纷
  7. 股权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