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09-3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零九条,最新叛逃罪既遂的处罚标准为:
1. 对行为人一般应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 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1.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各类出国人员日益增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广泛,这对增进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国内各项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对外交往活动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我国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给我国国家安全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特别是对那些叛逃后,一时尚未发现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或者一时没有公开投靠境外机构、组织的国家工作人员,给我国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造成重大危害。
2. 叛逃罪的表现特征包括:
a. 在履行公务期间,撤离岗位,叛逃或者在境外叛逃。这里的“擅离岗位”,是指违反规定私自离开岗位的行为。
b. “叛逃境外”,是指在境内执行公务期间,由境内逃到境外的行为。
c. “在境外叛逃”是指在境外执行公务期间,擅自不归国,投靠境外的机构、组织的行为。本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叛逃行为,并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就成立本罪既遂,而不要求危害结果实际发生。
3. 叛逃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也能够构成本罪的主体。
4. 叛逃罪必须是故意犯罪。叛逃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不论从事何种岗位的公民,都需要具有爱国之心,而对于掌握国家秘密的人来说,由于其身份特殊,不允许有叛逃行为,否则将给国家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