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2-08-24
根据刑法的规定,刑事诉讼时效根据犯罪的法定最高刑来确定:
(1) 如果犯罪的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则经过五年后不再追诉;(2) 如果犯罪的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则经过十年后不再追诉;(3) 如果犯罪的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则经过十五年后不再追诉;(4) 如果犯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或死刑,则经过二十年后不再追诉。
刑事诉讼时效的法律依据是《刑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根据该条款,犯罪经过一定的期限后不再追诉:
(1) 如果犯罪的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则经过五年后不再追诉;(2) 如果犯罪的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则经过十年后不再追诉;(3) 如果犯罪的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则经过十五年后不再追诉;(4) 如果犯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或死刑,则经过二十年后不再追诉。如果二十年后认为必须追诉,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刑事诉讼立案的第一个条件是已经发生的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经触犯刑法,构成了犯罪。这种犯罪事实已经客观存在,不是主观臆测,并且已有证据证明,而不是毫无根据。
刑事诉讼立案的第二个条件是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需要依法给予刑罚处罚。如果其行为仅构成犯罪,但依法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也不应立案。
刑事诉讼是实现国家刑罚权的活动,因此刑事诉讼的中心内容是解决被追诉者的刑事责任问题。刑事诉讼立案的第三个条件是该案件属于承办法院的管辖范围。
刑事诉讼主要包括五个阶段: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
立案阶段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和犯罪人的自首等方面的材料进行审查,判明是否有犯罪事实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决定是否将其作为刑事案件交付侦查或审判的诉讼活动。
侦查阶段指由特定的司法机关为收集、查明、证实犯罪和缉获犯罪人而依法采取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起诉阶段分为公诉和自诉两种形式。
审判阶段是指人民法院在控、辩双方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于依法向其提出诉讼请求的刑事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诉讼活动。
执行阶段是指刑事执行机关为了实施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所确定的内容而进行的活动。在我国,刑事执行的主体主要是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和监狱等。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