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3-09-28
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扩大,公司注册数量增多,企业家往往管理多个子公司。然而,这种管理方式可能导致各个公司之间存在大量的借款和人员混淆。根据新的《公司法》,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连带责任。举例来说,如果你手下的公司A无法偿还债务,可能会波及到你手下的公司B,因为对方可能会因为A公司和B公司之间的人员和资金混淆而追究B公司的责任。这意味着“有限责任”变成了“无限责任”,甚至企业家的个人资产也会受到影响。
以前,如果民企内部的高管犯了法,往往会选择私了的方式解决。然而,随着民企越来越公众化,特别是成为上市公司,私了的方式可能会违法。新的《公司法》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规定了更详细的义务和责任,并规定了具体的责任追究方式。这意味着公司高管可能会被罢免职务,甚至可能被法院判决向公司或股东承担巨额赔偿责任或入狱。这对于公司高管来说,光环和丰厚的工薪报酬将变得微不足道。
在中国,对法律法规的重视通常伴随着一阵风暴。在风暴之前或之后,相关部门对企业的违规行为可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一旦风声紧张,民企就需要提前准备,以免成为政府的惩戒对象。以铁本案、煤矿关闭和房地产反腐为例,这些都是“顶风作案”的结果。
一次离婚可能会毁掉一个企业。民营企业家不仅要承担家庭责任,还要承担社会责任。一旦婚姻家庭出现危机,就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和社会责任的承担,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婚前财产公证和婚后所得约定可以确保婚前个人财产的归属,避免财产纠纷,同时也有利于夫妻的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
对于民营企业,特别是家族企业来说,老板们往往认为公司的钱就是他们的钱,个人开销全部从公司支取,个人行为与公司行为混淆。然而,一旦公司上市,公司的钱就不再是老板的个人财产,而是公众的财产。如果老板们擅自挪用公司资金或不按规定披露信息,就有可能涉嫌挪用上市公司资金和信息披露不实,误导公众,遭受调查和诉讼。
在现代社会,几乎每一项交易都涉及合同法律关系。然而,中国企业往往在签订合同前不重视风险防范,只有在交易即将完成时才找律师“随便看看”合同文本,也不愿意支付足够的律师费。由于合同往往是由外方律师起草的,要修改合同文本要么时间不允许,要么客观上不可能。由于企业签订合同轻率,也没有董事会合同审批制度和法律顾问把关制度,导致纠纷增多,损失难以弥补。
一些企业认为《公司法》束缚了他们的手脚,不利于企业运作。他们认为只要股东之间协商一致,就可以制定独立于《公司法》之外的内部章程和规则。然而,一旦出现纠纷并闹上法庭,这些内部规则将无法获得法律支持,最终判定无效。因此,民营企业最好先理清内部关系,避免埋下企业发展的定时炸弹。
在国外,许多公司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非常重视,并且擅长进行知识产权诉讼。即使他们知道有人侵犯了他们的权益,当公司规模较小时,他们可能选择不理睬,等到公司发展壮大后再提起诉讼。而诉讼的成本是一样的,获得的赔偿却较高。因此,公司侵权风险并不是在被诉讼时才出现的,而是在公司成立、确定经营方向和产品时就已经存在。随着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公司需要注意这些潜在风险。
许多中国民营企业存在账外资产闲置的问题,许多资产没有入账,家庭财产与企业资产界限不清。这会导致账面资产的缩水,企业在被收购或融资时手中的筹码降低。一旦需要清理这些资产,将变得非常复杂和困难。
企业想要实现创新能力和经济活力的强大,可以考虑“合理避税”。然而,要实现“合理避税”需要咨询法律专家的意见。从法律的角度来看,目前流行的“合理避税”或“税务筹划”并不一定经得起时间和法律的考验。因此,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咨询律师的意见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法律对劳动者的保护逐渐加强,劳工问题可能成为未来5到10年的热点问题。劳动争议可能由企业开除、辞退、辞职等引发,也可能由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规定引发。劳动争议有时还会涉及商业秘密保护和反不正当竞争。因此,企业家必须重视劳工权益的保护,特别是对于准备进军海外市场的企业来说,避免劳动纠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