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3-11-25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公司财务报表中两个重要的部分,它们之间具有内在关系。根据一个动态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从这个等式可以看出,虚增利润必须同时虚增资产或虚减负债。在虚减负债困难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会选择虚增资产。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时,与资产有关的占90%,而与负债有关的只占10%左右。这是因为操纵负债需要与债权人商量,而操纵资产是单边行为,只需要与自己商量。
资产的“水分”是指隐藏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费用,包括对存续资产少提折旧和减值准备、少计摊销等,使其实际价值低于账面价值。负债的“水分”主要隐藏在资产负债表的“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中的收入,这些收入实际上是永远无法支付的负债。所有者权益中的“水分”是指披着所有者权益外衣的抽逃资本、结转过来的造假利润以及未及时转出的其他资本公积等。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造假主要是将该费用化的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塞到资产负债表中,使资产负债表肿胀。而民营企业的财务报表造假主要是将该资本化的支出进行费用化处理,塞到利润表中,使利润表看起来不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主要与资产有关,而民营企业利润操纵主要与负债有关。
要了解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关系,首先需要了解支出、费用和资产之间的关系。所有的支出都会引起现金的增减变化,因此都要记入现金流量表。至于如何记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则取决于该支出是管一年还是管一年以上。如果只管一年,就记入利润表,作为当期费用处理。如果管一年以上,一般要进行资本化处理,作为资产记入资产负债表。资产是寿命长的支出,费用则相反。
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以及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等项目之间存在勾稽关系。一般情况下,可以简单估算为: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利润表反映的是权责发生制下的企业盈利情况,而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收付实现制下的盈利情况。
除了现金利润外,利润还可以分为至少四种类型。应计利润是通过分析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得出的。持有利润是通过分析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价值波动得出的。虚拟利润是通过寻找负债中的变动得出的,看看哪些负债通过债务重组变成了“利润”。外部注入利润是指政府补贴等外部资金注入。
利润质量可以通过计算两个含金量指数来进行分析。营业收入含金量指数=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以1.17作为判断标准。净利润的含金量指数=净利润的含金量/净利润,以1作为判断标准。
公允价值是指通过修改财务报表的数据来突破历史成本原则。然而,公允价值只能修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数据,无法修改现金流量表的数据。因为公允价值变动本身只是一个价值波动,如果要影响利润表,也只能通过持有利润来实现,而没有现金流对应。
由于采用公允价值,部分经济收益已纳入会计核算。经济收益=会计收益+未实现的有形资产(增减)变动-前期已实现的有形资产(增减)变动+无形资产的价值变动。会计收益是已实现的收入与相关历史成本之间的差额。
为了确保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应将会计核算限制在会计收益范围内,不应让其越界。未实现的资产变动不应用于更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数据,以免破坏信息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