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09-24
根据我国《公司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股东在向非股东转让其出资时,必须经过全体股东过半数的同意。而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对该出资享有优先购买权。这一规定确立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股份优先购买权制度。
有限责任公司不仅具有资合性,也具有人合性。股东之间的相互信赖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和存续的重要基础。因此,立法在维护股份自由转让原则的同时,赋予股东在同等条件下对拟转让股份享有优先购买权。这项优先购买权是法定权利,而公司股东以外的人基于与出让股东之间的股份转让协议受让公司股份的权利属于约定权利。显然,法定权利应当优先于约定权利。因此,在出让股东未告知其他股东而将股权转让给公司股东以外的受让人时,即股东优先购买权和非股东受让权发生冲突时,应优先保护前者。
我国《公司法》明确规定了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应当以“同等条件”为前提。这里的“优先”并非指受让条件上的优惠,而仅指同等条件下股东在受让顺序上的占先。在司法实践中,一般以出让股东与非股东受让人之间合同确定的股权转让价格为标准来认定“同等条件”。然而,如果该转让价格明显是基于出让股东与受让人之间存在的合法关系(如投资关系、业务关系或经济利益关系)或者双方的特别约定(如承诺承担公司债务、引进项目、对公司进行增资等)等因素而确定的相对优惠的股权转让价格,则转让价格以外的因素应当作为价格条件一并予以考虑。换句话说,在认定同等条件时,主张优先购买权的股东除应满足同等价格外,还应满足同等的价外条件。
在本案中,法院认为C公司以1元价格受让股权的同时还承担了B公司的债权债务,因此不支持A公司以1元价格受让股份的诉求。然而,在实践中,股份转让协议通常会约定股份转让后公司的债权、债务由受让方承担,这只是表明不会向出让人追索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而已。如果理解为这是债务的转移,则必须以债权人同意为生效条件。因此,法院的此项认定尚有值得存疑之处。
虽然我国《公司法》没有明确规定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具体程序,但在实践中为了平衡各方利益、兼顾商事行为的效率和法律关系的稳定,形成了以下操作程序:
如果您的情况比较复杂,本网站也提供专业的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