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2-06-01
不可抗力的范围包括以下方面:
(1) 自然灾害:例如台风、洪水、冰雹等自然灾害;
(2) 政府行为:例如征收、征用、战争等政府行为;
(3) 公众行为:例如罢工、骚乱、游行等公众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不可抗力的法律规定如下:
根据第一百八十条的规定,因不可抗力无法履行民事义务的一方将不承担民事责任。如果法律有其他规定,将依照这些规定处理。不可抗力是指无法预见、无法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
根据第五百九十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无法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程度,可以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应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对方可能遭受的损失,并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如果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将不免除其违约责任。
不可抗力是合同中的一项免责条款,指的是在买卖合同签订后,由于合同当事人无法预见、无法预防、无法避免和无法控制的事件发生,导致无法履行或按时履行合同的情况下,发生意外事件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责任或推迟履行合同。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不可抗力并不一定会完全免除违约责任,而是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程度和给债务人造成的困难程度来分别处理。如果不可抗力导致合同债务人完全无法履行,应解除合同并免除违约方的责任。如果不可抗力仅导致合同债务人部分无法履行,应变更合同关系并免除违约方的部分违约责任。如果不可抗力只是暂时导致债务人履行债务困难,可以要求债务人延迟履行,但延迟履行并不免除违约责任。
根据以下两种情形,不可抗力不能免除责任:
(1) 金钱债务的迟延履行:无论迟延履行的原因是什么,当金钱债务无法按时履行时,债务人都要承担迟延责任。
(2) 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如果不可抗力是在迟延履行后发生的,当事人有通知和提供证明的义务。
通知义务:当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无法履行合同的一方应及时通知对方,说明合同无法履行或需要推迟履行的原因,以便对方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提供证明的义务:无法履行合同的一方还应在合理期限内向对方提供与不可抗力事件相关的证明。如果一方未能履行这些义务导致对方损失,仍需承担损害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