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5-01-12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由车辆丢失引发的保险合同纠纷案,并判决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2003年6月16日,北京银行为其一辆**阿科德小型客车向中国**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朝阳支公司投保了非营业用汽车损失保险及附加险中的盗抢险等险种。当日,保险公司与北京银行签署了保险期限自2003年6月19日起至2004年6月18日止的车辆保险单。
保险单中规定了盗抢免责的条款,明确表示在营业性维修场所修理、养护期间造成保险车辆损失,无论何种原因,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然而,保险单的附加险条款又明确规定,如果附加险条款与保险条款相抵触,以附加险条款为准。根据附加险条款,如果保险车辆被盗窃、抢劫、抢夺,并经出险地的县级以上公安刑侦部门立案证明,且60天内未查明车辆下落,保险公司应负责赔偿。
2004年4月15日晚,北京银行司机将保险车辆驾至某汽车维修企业。次日,该车辆被盗。北京银行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请求,但未获得赔偿。因此,北京银行将保险公司起诉至法院,要求判令保险公司予以赔偿。
一中院在审理后认定,双方争议的焦点是如何解释保险合同条款中关于盗抢免责的条款,从而确定保险车辆在营业性维修场所修理、养护期间被盗时,保险公司是否承担赔偿责任。
一中院认为,盗抢险作为附加险,属于投保人需额外支付保险费用并承保的险种。盗抢险中的特别约定的条款优先于保险条款的效力,当两者发生矛盾时,应适用盗抢险中的特别约定。在本案中,保险公司在盗抢险中明确规定,只要保险车辆符合被盗赔付的条件,即被盗窃并经出险地的县级以上公安刑侦部门立案证明,且60天内未查明车辆下落,保险公司应予以赔付。因此,只要满足盗抢险的赔付条件,保险公司应负责赔偿。这一约定与保险条款中关于在营业性维修场所修理、养护期间发生车辆损失时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的规定相冲突,因此应适用盗抢险中的特别规定。
最终,一中院判决保险公司赔偿北京银行因车辆在维修期间丢失而提出的保险金索赔,金额为17.9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