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2-06-11
根据相关规定,一人公司的股权转让协议只有在满足以下条件的情况下才具有法律效力:
(1) 行为人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 意思表示真实;
(3) 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受到法律保护。
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存在公司负债风险。即使股权转让完成,公司的债务仍然存在,如果目标公司无法清偿债务,股权受让人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1) 既有债务转让中的法律风险
在既有债务转让中,股权受让人需要全面了解既有债务的具体情况,包括债务数额、是否设定了担保、利率以及债权人是否具有限制权利等。此外,还需了解这些债务是否属于不良债务等。
(2) 隐性债务转让中的法律风险
在股权转让协议中,对于无法预测的负债,如果在约定的期限内发生,并且实际权利人要求追索,目标公司应首先承担这类责任或风险。股权转让协议应当约定由股权转让方承担由此引发的股权转让风险负担。
(3) 隐瞒债务转让中的法律风险
如果股权转让方故意隐瞒真相,未向股权受让方真实、全面、及时地披露既有负债或潜在负债,这将违反信息披露义务,并违反股权转让方关于公司债务的陈述与保证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