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2-06-14
针对高空抛物罪竞合犯的问题,可以从侵犯的法益客体入手进行区分。例如,危害公共安全罪和重大责任事故罪所侵犯的客体都是公共安全,而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则不涉及公共安全。从高空抛物行为本身来看,其妨害的是社会管理秩序中的公共秩序,与危害公共安全罪存在一种包容关系,即公共秩序应包含公共安全秩序。因此,高空抛物行为侵犯的法益为公共秩序,包括公共安全在内,但不仅限于公共安全。在学理上,公共安全并不要求有多数人在场。刑法中的许多危害公共安全罪,并不要求有不特定或多数人在场才构成犯罪,例如私藏枪支罪、醉酒型危险驾驶罪等。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危险犯,实质上包括抽象危险犯和具体危险犯。前者的危险是指行为上的危险,只要行为具有危险性即可构成犯罪,例如私藏枪支罪不需要存在实际、具体的公共安全,即不需要存在不特定或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而后者则需要存在实际、具体的公共安全。尽管高空抛物罪已被移入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但在高空抛物行为能够对公共安全产生具体危险结果的情况下,例如向公共场所抛掷易碎、扩散性的物质(如成捆的玻璃瓶),完全可以认定为危害公共安全罪。
高空抛物造成他人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情况下,可以认定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或故意毁坏财物罪,并根据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但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由于高空抛物造成他人伤亡或财产受到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应进行区别:对于存在故意造成他人伤亡或财产损害的情况,即使是间接故意,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或故意毁坏财物罪等;对于持过失态度造成他人伤亡或财产损害的情况,可认定为重大责任事故罪。
对于没有造成实害后果的情况,高空抛物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竞合主要涉及三个罪名,即投放危险物质罪、爆炸罪以及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竞合。如果高空抛掷的不是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爆炸物等物质,但仍然危害公共安全,存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高空抛物罪的想象竞合,应以处罚较重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在高空抛物罪主观心态是否包括过失的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在行为判断上,不希望发生也不一定是过失行为,例如间接故意既不是希望也不是不希望。虽然间接故意中的不希望与过失中的不希望并不重合,但过失一般是指排除结果发生,而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无所谓。个人认为高空抛物罪不包括过失,因为我国故意和过失犯罪的刑罚标准差距很大,如果高空抛物罪故意判处一年有期徒刑,那么过失高空抛物行为该如何合理量刑?一年以下有期徒刑属于轻微罪,基本上没有高空抛物罪过失犯罪的空间。此外,过失犯罪通常要求危害结果发生,在发生危害结果的情况下,如造成人员死亡等,一般会根据处罚较重的犯罪定罪处罚,而不是以高空抛物罪定罪。从理论上讲,将高空抛物罪定为故意犯罪比较合适,但是否存在直接故意尚不清楚,绝大多数高空抛物行为是间接故意。
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定罪标准之一是“多次”。如果高空抛物行为不符合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定罪要求,那么多次高空抛物可能被认定为“情节严重”,构成高空抛物罪。当高空抛物行为的财物损毁不符合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定罪要求时,例如两人共同纠集公然进行两次高空抛物毁坏公私财物,只能构成高空抛物罪与寻衅滋事罪的竞合犯,应以处罚较重的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在高空抛物发案率持续增长且无法有效遏制的情况下,将其入罪是必要的,符合主要矛盾变迁的需要。公安机关常以高空抛物不构成刑事标准为由,疏于调查,明确公安机关的侦查义务是必要的。
“由于民事责任的分担,致使刑事责任追究问题不再引起公安机关高度关注,将其作为刑事案件立案侦查微乎其微。”高空抛物入罪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二元处罚机制的弊端,有助于定罪量刑的公平公正。
在司法实践中,高空抛物最大的难题在于查明行为人。“高空抛物最大的难题在于难以确定实施不法行为的人,进而导致受害人维权的困难。”将高空抛物入罪,则明确了公安机关的侦查义务,强化了查处力度。
从建筑物或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